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理市 >> 大理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清朝的行政和军事制度

来源:大理市 时间:2025/3/13

从周朝到清朝,中国年的官制变化巨大,但总得来讲是一个不断衍进变化的过程,从笼统到专业分工分权的方向不断衍进的过程。

要把清朝所有的官制讲清楚,恐怕一本书都不够。这里将把清朝官制的大体脉络讲清楚,把主要的官位品级说明清楚。至于典仪和典簿这样非重要的官位有什么区别,将不再赘述。就好比你没必要搞懂镇政府里面事业办和经济办有什么区别,但税务局和公安局你必须搞清楚一样。

另外清军入关之前和晚清洋务运动之后的官制不包含在本文内,大家看时做好甄别。

一、中央文官

清朝入关后的官制总体上延续了明朝官制,在此基础上稍作修改。

从明朝开始,宰相一职便被阉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不就是二皇帝嘛?

▲大明的实控疆域西至甘肃东至辽宁

朱元璋当然不喜欢,从乞丐到帝王一路走来的心酸外人怎能体会?皇权当然要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握在朱家子孙的手里。于是朱元璋废了宰相之职,当然宰相的活就由皇帝本人干了。

明太宗朱棣依然能把宰相的活干下来,怎奈后面的皇帝都没有父祖来得能干,个个都有精彩且富有个性的故事。

斗蟋蟀能手,朱瞻基;

20年不上朝,朱厚璁;

30年不上朝,朱翊钧;

国家级木匠,朱由校;

……

至于纵欲过度的那几位就不值得一提了。

▲国家级木匠朱由校作品

那么既没有神武的皇帝,也没有主持朝政的宰相,明朝那么多年是怎么撑过去的呢?

那就不得不说下明朝的内阁制度。

过去的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行政权。开始创立内阁之初,内阁大学士只是拥有议政权的最高级顾问和皇帝秘书,决策权握在了皇帝手里,行政权归于六部。

但成祖之后的明朝皇帝几乎都不喜政事,对于国家大事少于过问,内阁的议政权逐渐演进成了决策权,一旦拥有了议政决策的两个权力,六部的行政权也基本掌控在内阁之下。

于是明朝的内阁首辅实际行驶了宰相的权力,清朝沿袭明制,南书房(军机处)即为内阁在内阁之下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是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或者小说上看到皇帝对于某件事情下达九卿会议的旨意,所谓的九卿分为大九卿和小九卿。

▲大清中央政府架构

明、清统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与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为大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寺卿为小九卿。

二、地方文官

清沿袭明制,地方行政上大致分为省、府、县三级。

在省级层面上,总督、巡抚是集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封疆大吏。不同的是总督一般兼管数省,而巡抚只管一省。

▲大清江山东至库页岛西至巴尔喀什湖

省级官员主要还有布政使和按察使,布政使主管一省财赋及人事,从二品,相当于现今的省长,俗称藩台。按察使主管一省邢名,正三品,相当于现今的省政法委书记,俗称臬台。

府一级的长官是为知府,从四品,当然首都的长官为府尹,级别上要比知府大一级,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和直辖市市长的差别。

知府的副职是为同知,正五品。府一级的主要官员还有通判,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辅,正六品。

县一级的长官为知县,正七品。县一级的主要官员,还有县丞,正八品,相当于副县长。教谕,正八品,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

皇权不下乡,与现今的乡镇不一样,古代并没有在乡镇设有政府机关,而主要是通过乡绅自治。

三、武官

与行政系统沿袭明朝制度不同,清朝的军事系统和明朝有较大的差别。这差别主要是由于清朝的二元帝国属性决定的。

▲平定准噶尔部奠定今日新疆的地位

清朝的军队主要是由八旗和绿营组成。

八旗各旗的长官为都统,从一品,各旗副都统为正二品。都统下设置满、汉、蒙护军统领若干,正二品。

▲八旗铠甲样式

绿营主要由汉族士兵组成,中高级军官则主要由旗人担任。清朝在各省设有提督一职,主管一省军事,从一品。

提督下设总兵若干名,总兵为正二品。总兵下为副将,从二品。

副将以下依次为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

千户,正五品。

百户,正六品。

把总,正七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gr/11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