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
早在汉朝汉武帝时期(约公元前年),“彩云见于南中,谴吏迹之”,云南之名便始于此。(这个以“彩云南”冠名的县即是离大理城区一小时车程的祥云县。)
三国时期
三国蜀汉时期(约公元年)设立云南郡。
南诏国时期
约公元年,大理分为六诏(六部落),其中南部的蒙舍诏归附大唐,其余五诏归附吐蕃(古代青藏高原藏族政权)。最终蒙舍诏收复其余五诏建立南诏国。
公元年,云南太守与南诏发生冲突,南诏国依附吐蕃。唐两次派遣大军攻打南诏,结果大败。次年安禄山之变,唐帝国无暇顾及南诏。白居易有《征蛮朝歌》诗为证“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殁;至今西洱河岸边,刀痕箭孔满枯骨”。
约公元年,唐军大破南吐联军。南诏与吐蕃联盟瓦解。在公元年左右,唐军与南诏在越南与川西部展开多次拉锯战,征兵已征到15岁以下男性,而农业则由妇女代替,南诏国力严重受损,最终被彻底击败,不敢再对外扩张。
在年,宰相郑买嗣政变,起兵杀死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短命三朝
在公元-公元短短30年时间,大理存在3个短命王朝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三个政权。
大理国时期
公元年,大理国的开国国君段思平建立政权后,实行新政,改革旧治,推行礼治,便取国号为“大理”,意思是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年,段素顺碰上赵匡胤南征,赵匡胤鉴于唐朝的失败,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
年,高智升与高升泰(即天龙八部里的善阐侯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拥立段正明继位(傀儡皇帝)。年,高升泰废除段正明,自立为帝。在年,高升泰病逝。由于云南诸部的反对,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后大理国柄掌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
段正严(即段和誉、段誉)是在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年),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大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死后谥号宣仁皇帝。段正严在位时期,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魔术师)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宗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年,段祥兴很不幸,碰上蒙古人南侵而攻不下四川,来攻打大理,大理的军队打了败仗。而他这不幸中又有万幸,大理没有因为失败而立即灭亡,蒙古军因大汗窝阔台的死而退兵。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年10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多位酋长归附元世祖进军大理之战,献计用革囊渡江,蒙古军遂用皮筏渡江,到达丽江,即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明,活擒段兴智(即南帝一灯大师)。段兴智被擒后,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见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怀柔,赐金符,令其归国,继续管理原属各部。
元朝时期
大理国灭亡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蒙古人即“授兀良合台银印,加大元帅,还镇大理。以刘时中为宣抚使(巡视员),与兴智(即段兴智)同安辑焉。”负责监视段氏、利用段氏抚恤归附招降。
至年忽必烈封皇子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镇大理,统辖大理、鄯阐、茶罕章(今丽江地区)、赤秃哥儿(今贵州西部)、金齿(今保山、德宏、版纳、临沧等)等地方。
至元十一年(年),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将段氏大理总管势力限制在大理地区范围之内,罢去节制整个云南地区万户以下诸土官之权。为了统一行政权力,令云南的宣慰司兼行元帅府事一职,并听行省节制。罢去万户、千户兼摄地方行政的军事统治制度,遍置郡县于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等地,并把云南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中庆(今昆明)。段氏仅对以洱海区域为中心的广大滇西段氏旧地有控制力。至此,云南行政中心由大理迁移至昆明,并延续至今。
大理是段氏长期统治云南的旧基地,段氏以大理城为中心,保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到元朝中后期,云南西部的实际统治权已被段氏完全控制。梁王,与段氏的冲突逐渐表面化。至正二十三年(年),明玉珍建夏政权于四川,遣兵三道攻云南,梁王一度退出中庆。段功领兵从大理东驰,将明玉珍军逐出云南。至正二十六年(年),梁王忌段功势大,杀之于通济桥。段氏与梁王为此连年构兵,“民坠涂炭”。一个“总管”坐镇大理,一个“梁王”坐镇中庆,段氏和梁王双方的矛盾和征战时有发生,无论哪一方都不能完全战胜对方。这样的局面一直延续到明军入滇。
洪武十五年(年),明军歼灭梁王军队主力,梁王自杀,蒙古留在云南的残余势力被消灭。三月,明将傅友德进军大理。在明军的腹背夹攻下,段家兵马大惊溃散。
明军攻克大理,云南悉平,朝廷下旨置云南布政司,在段氏旧地建大理府、太和县,设流官,“段氏世土,至此而绝”。
明朝时期
朱元璋攻克云南后,对大理实行近乎残酷的文化毁灭政策。主要有三条:
焚书破碑,大理“在官之典籍,在野之简编”,全都付之一炬。随着那些文化典籍化为灰烬,代代相传的文明遭受重创,大理文化的历史出现了诸多的空白。
第二个措施是挖掘削平元以前的坟墓,他要让大理人忘记自己的祖宗,将世代传承的大理文化连根铲除,不留下一点痕迹。
第三个措施是派沐英镇守大理,永镇云南的总兵官,后封黔宁王,其子孙世代为黔国公。中后期实行改土归流(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同时又接受了沐英的意见,由内地向云南大批移民,改造当地人口结构,对大理土著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杨宪典先生曾在祥云大波那村作过调查,那里有些段氏家族在明初就曾改为李姓,也有的改姓殷,并说看了“殷”就想起“段”。
(以上部分有待考证)
清朝时期
在清朝建立之初南明末期的几十年间,云南先后经历了由南明永历(后被吴三桂从缅甸抓回在昆明街头勒死)小朝廷、孙可望(西军张献忠干儿子之一,后自立为王,与李定国战败降清)、李定国(坚持抗清,最后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病逝)和吴三桂割据统治的时期。在康熙十七年()彻底平定了吴三桂的叛乱,将云南控制在中央王朝之下。
清代沿用明朝的制度,仍然设大理府、太和县,而大理府府城和太和县的治所依然是大理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gr/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