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古代又称为星回节,距今已经至少有多年的历史了,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火把节是流传最广也是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像彝族、拉祜族、白族、基诺族等民族都会庆祝这个节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族火把节的盛况以及白族火把节习俗。
年7月18日
火把节
白族火把节 图/格菊传媒
白族火把节
白族分为好几个支系,而火把节是白族所有支系中唯一一个共同的节庆日,是整个白族全年所有的节庆中最为隆重也是最正式的本土节日,是白族传统节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火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对于火的崇拜在这些少数民族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白族火把节是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五日。
共聚火把节 图/格菊传媒
火把节传说
传说在南诏时期,蒙舍诏皮逻阁想吞并其他五诏而密设松明楼于大理城西,然后以祭祀知名邀请五诏诏主赴宴。邓赕诏皮逻登的妻子白洁夫人聪明绝顶,早就猜到皮逻阁的阴谋而劝阻丈夫不要赴宴。
大理地区彝族火把节图/王观远
结果皮逻登执意不听,被烧死在松明楼,白洁夫人根据她给丈夫带的铁镯而辨认出皮逻登的尸体。后来皮逻阁想霸占白洁夫人为妻,白洁夫人在为丈夫守孝一百天之后,跳入洱海自尽。当地民众为了纪念白洁夫人,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定为火把节,流传至今。
人们为了纪念白洁夫人,便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星回节”这天,家家户户燃烧火把,染红指甲。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就成了现在的“火把节”。
火把 图/格菊传媒
点火把 图/格菊传媒
火把节习俗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点亮夜空 图/格菊传媒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点燃火把 图/格菊传媒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燃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 图/格菊传媒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白族火把节是整个白族人的狂欢节,夜色中的火把节,成千上万文火把淋走在村寨中,穿梭在山间,这样的景象,你想去看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dl/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