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名篇新读》读者心语集萃
一、深刻·通俗·有情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治勇
打开汲安庆教授的《中学语文名篇新读》,熟悉而新鲜。
孙绍振先生的文字,是谈话风。读多了,有时不免有一点啰嗦感。有些文字,兴许因为时间之故,难免有点粗糙。但是,安庆教授的文字,是散文。能将深刻的见解以通俗而有情的文字写出,显得高雅而富有情趣,令人读之不觉得在读书,而是在欣赏风景。这在大学教授中恐不多见。有人故作高深,将原本可以通透的文字写得云遮雾绕,令人望而却步,或许也是功力与火候问题。我的书柜里,就有几本这样的书。打开,瞌睡虫便充斥而来。我不觉得这样的书有多大的价值,似乎我的理解力还不曾这样糟糕。读汲安庆的文字,却如酷暑坐于繁阴下,寒冬里沐浴着冬阳,会让你忘却当下的焦躁与烦恼,沉入在他沁心而不矫情,悠然而又深邃的见解与文字里,心,一点一点地醉着。即便如写夏丏尊的高部头学术著作,读到动情处,我也能泪眼婆娑,就如见到崧舟先生的好课一般!我常想,要有多少的修炼才能达到如此的化境啊!语文,有了汲安庆,很幸运!他的学生,有了汲安庆,很幸福!语文老师,有了汲安庆,更是一样的吧!
陈治勇,《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浙派语文新星,临海市名师,丽水市教坛新秀,“语参杯”全国百佳优秀语文教师,“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学能手和教研能手,首届“中国好老师”获得者(教育部关工委、全国德育协同创新中心和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主办“寻找中国好老师”公益活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与评论》《语文知识》《语文教研》杂志封面人物。多篇文章刊载于中文核心期刊,辅导学生发表文章近篇。
二、宽广阅读、深刻体悟、长期实践开出来的智慧之花
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臧湛
汲老师的书收到了!第一时间翻阅了一下,选择一篇我感兴趣的(《丢开教学的臭脸子——从香菱学诗看林黛玉的低位教学思想》)细读一番颇有收获!首先作者立足的角度独特别致,他读林黛玉是从“本色的女儿情怀,教学艺术、教学思想”来思考。所谓“旧瓶装新酒”,打破了人物形象给人惯有的印象,站在不一样的角度解读人物。其次作者刻画了林黛玉教育的态度及方式——低位教学,其实任何教育都需要低位教学,尤其是学前教育,教育者最应该具有的状态就是深入浅出。文章中作者认为这是“林黛玉宽广的阅读、深刻的体悟、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开出的智慧之花。”那这篇文章何尝不是作者对林黛玉乃至红楼梦整体通读、理解、思考感悟之后加上自身文学及教育素养的真知体现呢?第三,作者层层渗透,一气呵成的语言,使我在读的过程中一度感到这是曹公对这个人物的解读,描写的如此深度契合功底可见一般!我本身是很喜欢林黛玉的,今天读了这篇为她“代言”文章不仅心中豁然敞亮,文章的最后让我不禁想说红消香断有谁怜?有汲老师怜!
臧湛,女,年生于河北沧州,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士,年开始攻读大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有《基于艺术通感特点的幼儿园视觉艺术教育活动》《奥尔夫教育法对学前幼儿乐感的培养研究》等。
三、多维的学术视角,多重的阅读意义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具春林
仔细拜读了汲老师的《中学语文名篇新读》《中学语文名师教例评析》,我跟学生讲了几重意义:
一是了解语文教育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二是学习语文教育研究的方法,三是了解文本解读的视角,四是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现代理念的把握和学理依据的明悟。
汲老师的这两本书中有多维的学术视角,对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及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研究生帮助很大。尤其是案例评析,市面上的同类著作都没有汲老师的研究深入。
具春林,女,黑龙江省延寿县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当代文学。
顺附其他读者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w/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