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轻阅读》期
1月2日周三冬月廿七
《慢生活·轻阅读》
坚持在流媒体泛滥的时代
坚守中国文字阅读文化的传承
《慢客一乐》
今年暑假在宾馆打工负责收银台,一天来了一男一女,女的态度恶劣,而且骂人,我不跟他一般见识。等男的付钱的时候,我说到:“由于这位女士是我们的老顾客,这次半价!”……
《慢客冷知》
1、人类相比于其他动物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优势,那就是人类不存在像动物一样固定的发情期,你懂的。
2、有些东西你很难从名字上确定他的真实产地,比如荷兰豆这种食物,他在中国被称为荷兰豆,但是在荷兰被称为中国豆。
3、孔融让梨的故事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就是这个孝顺的孔融在长大后却提出了所谓的父母无恩论,这个理论宣称父母对于子女没有什么恩情。
《慢客读报》
1、刑事-今日,涉嫌杀害父母的湖南衡阳13岁少年在大理落网,12月31日下午7时,衡南县13岁少年涉嫌杀害了自己的父母,罗某杀死父母后,拿着其父的身份证坐车逃往云南。
2、权健-今日,人民日报评quot;权健涉嫌传销被立案quot;:唯有依法严肃治理,方能彰显执法责任,天狮集团,南方无极限之类的企业还有不少,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核查相关资格审查。
3、地震-今日,地震局发布消息,中国将建世界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会在地震发生后两秒内发出警报,将于年正式启动,它会让其它国家艳羡不已。
4、支付-今日,多家银行被查,POS机雷区曝光,十家支付跑路,至百家手刷被关停,无论你用的是POS机还是手刷APP,一定要用机子上有银联认证的机型。这代表已经经过银联认证。
5、燃煤-今日,环境保护督察公告“散烧煤煤质管控不力”在内的14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情况,山西省日前对所涉及的名责任人和18个厅级单位进行问责。
6、禁烟-杭州即日起正式实施最新“控烟令”设置了缓冲期限制吸烟场所,电子烟被纳入禁烟范围,对场所经营者、管理者未履行控烟职责的,最高可罚2万。
7、天气-今日,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陆续缓慢回升,4日之后回升至接近常年或略偏高水平,暖冬迹象明显。
8、免签-即日起,外国人过境武汉、厦门、青岛、成都、昆明可享受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即53个国家的外国人持有第三国(地区)签证和机票(船票)途经当地时,可以免签停留小时。
9、天文-作为年“天象剧场”的首场演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象限仪流星雨将于4日上午10时达到极盛,届时每小时将有颗以上的流星划过天际。
10、教育-日本幼儿教育将免费,年支出增加1.53万亿日元,年10月起,3-5岁幼儿的教育费全免,从年4月开始,对贫困家庭大学生进行补助。
《慢客国学》(连载)
人民日报发布,中国文化知识题(附答案),确实长知识!
.琵琶本名quot;批把quot;,quot;批把quot;一词来源于什么?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B)源自演奏拨法,所谓“正拨”和“反拨”。往下弹称“批”,往上挑称“把”,即“弹”和“挑”的拟声词。
(结束)
《慢客读书》(连载)
《明朝那些事儿》
第60章
帝王的烦恼(2)
因为朱棣是皇帝,而且是抢夺侄子皇位的皇帝,所以他必须是马皇后的儿子,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是嫡出,才有足够的资本去继承皇位。
他绝不能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妃子的儿子,绝对不能!
正是由于这些政治原因,这位母亲被剥夺了拥有儿子的权利,她永远也不能如同其他母亲一样,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子女成长,并在他们长成后自豪地对周围的人说:“看,那就是我的儿子!”
在所有的官方史书中,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妃子,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值得骄傲的子女,平凡地活着,然后平凡地死去。
虽然朱棣反复修改了史书,并消灭了许多证据,但“历史无法掩盖”这句话实在是很有道理的,破绽是存在的,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它就存在于官方史书中。
第一个破绽在明史《黄子澄传》中,其中记载:“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一个事实,那就是燕王朱棣和周王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句废话,因为《永乐实录》中也记载了他们两个是同母兄弟,但问题在于,他们的母亲是谁?
于是下面我们将引出第二个破绽,《太祖成穆孙贵妃传》中,有记载如下:“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无子,命周王肃行慈母服三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贵妃死后,由于没有儿子,所以指派周王为贵妃服三年,但关键的一句话在后面:“庶子为生母服三年,众子为庶母期,自妃始。”
“庶子为生母服三年!”看清楚这句话,关键就在这里。正是因为周王是庶子,他才能认庶母为慈母,并为之服三年。再引入我们之前燕王和周王是兄弟的条件,大家对朱棣的身份就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
如果有人不明白,我可以用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来描述这个推论过程。
条件A.周王和燕王是同母兄弟。
条件B.周王是庶子。
得出结论C.燕王是庶子。
这是正式史书上的记载,至于野史那更是数不胜数,由于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引用野史,但另有一本应属官方史料记载的《南京太常寺志》曾记载朱棣母亲的真实身份——妃。
这里我们先说一下太常寺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太常寺属于礼仪机关,主要负责祭祀、礼乐之事,凡是册立、测风、冠婚、征讨等事情都要在事先由该机关组织实施礼仪,所以它的记载是最准确的,按说有了太常寺的记载,这件事情就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但好事多磨,又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此书已经失传了。
可能看到这里,有人就要骂我了,说了这么多,结果是空口说白话,不是逗人玩儿吗?
实在抱歉,因为这书也不是我弄丢的,即使你找遍所有的图书馆,也是找不到这本书的,但是不要着急,因为虽然本人也没有看过这本书,古人却是看过的,并在自己的书中留下了记录。如《国史异考》、《三垣笔记》中都记载过,《南京太常寺志》中确实写明,朱棣的母亲是妃,而孝陵神位的摆布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朱棣。
要知道,在古代,神位的排序可不是按照姓氏笔排列,是严格按照身份来摆列的。
而《三垣笔记》更是指出,钱谦益(明末大学问家,后投降清朝)曾于年元旦拜谒明孝陵,发现孝陵神位的摆布正如《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记载,妃的灵位在右第一位,足见其身份之高。
虽然以上所说的这些证明力度不能和明史相比,但从法律角度来说,也算是证人证言,属于间接证据,当我们把所有证据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现朱棣生母的身份应该已经很清楚了。
这里也特别注明,关于成祖生母的身份问题已经由我国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吴晗先生和傅斯年先生论证过,在此谨向两位伟大的先人致敬,是他们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谜团,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但是遗憾的是,那位生下朱棣的妃的生平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我们只知道,他的儿子抹杀了她在人间留下的几乎全部痕迹,不承认自己是她的儿子。
为了权力
朱棣又一次向马皇后的神位行礼,虽然马皇后确实是一位慈祥的长辈,虽然她也曾无微不至地关照过自己,但她毕竟不是自己的母亲。
我也是迫不得已,为了坐上皇位,已经是九死一生,如果再背上一个庶子的名分,怎能服众?怎能安心?
所以我修改了记录,所以我湮灭了证据,我绝不能承认你是我的母亲!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排出你的神位,提高你的身份,我能做的就是这些了。我知道这些并不够,也不足以报答你的生养之情,但我没有别的选择。
您是我的母亲,只在我的心中,永远。
兄弟不相容
建文帝真的死了吗?这曾经是朱棣长时间思考过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他思考了二十二年,从建文四年()靖难成功开始,到永乐二十一年()结束。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仅仅在他临死的前一年。
让我们回到建文四年()的那个夏天,看看谜团的开始。
六月十三日,李景隆打开金川门,做了无耻的叛徒,放北军入城,而朱棣却不马上攻击内城,他的目的是等待建文帝自己自杀或者投降,他似乎认为建文帝除了这两条路外,没有别的选择。然而建文帝注定是要和他一生作对的。他选择了第三条路。
当扎营于龙江驿的朱棣发现宫城起火时,他十分慌乱,立刻命令士兵进城,救火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找一样东西——建文帝,活的死的都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朱棣十分清楚这件事的利害关系,即使建文帝死了,大不了背一个“逼死主君的罪名”,自己的骂名够多了,不差这一个。活着的话关起来就是了,也不怕他飞上天去。
但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失踪,皇帝不见了那
可就麻烦了。
朱允炆毕竟是合法的皇帝,而自己不过是占据了京城而已,全国大部分地方还是效忠于他的,万一他要是溜了出去,找一个地方号召大臣勤王,带兵攻打自己,到时候胜负还真是未知之数。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经过清查,真的没有找到朱允炆的尸体!朱棣急得像热锅上蚂蚁,命令士兵加紧排查,仍然一无所获。可能有人会奇怪,朱棣已经控制了政权,要找个人还不容易么?
不瞒你说,还真是不容易,因为这个人是不能公开寻找的。
首先不能登寻人启事,什么你叔叔病重,甚为想念,望你见启事后速回之类的话肯定是不会有效果的,其次也不能贴上通缉令,写上什么抓到后有重赏之类的言语,因为朱棣的行动按他自己的说法是靖难,即所谓扫除奸臣,皇帝是并没有错误的,怎么能够被通缉呢,所以这条也不行。最后,他也不能公开派人大规模寻找,因为这样无异于告诉所有的人,建文帝还活着,心中别有企图的人必然会蠢蠢欲动,这个皇位注定是坐不稳了。
但是又不能不找,万一哪天蹦出来一个建文帝,真假且不论,号召力是肯定有的,即使平定下来,明天后天可能会出来两个三个,还让不让人安心过日子了?君不见一个所谓的“朱三太子”闹得清朝一百多年不得安宁,所以这实在是一件要命的事情啊。
为解决这个问题,朱棣想出了一个绝佳的计划,这个计划分两个部分:
首先,向外界宣布,建文帝已经于宫内自焚,并找到了尸体,那意思就是所有建文帝的忠臣们,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
其次,派人暗中查访建文帝的下落,具体的查访工作由两个人去做,这两个人寻访的路线也不同,分别是本土和海外。这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胡濙,另一个叫郑和。
郑和的故事大家都熟悉,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也会详细介绍这次偶然事件引出的伟大壮举,在此,我们主要讲一下胡濙这一路的问题。
胡濙,江苏常州人,既不是靖难嫡系,也不是重臣之后,其为人“喜怒不形于色”,当时仅任给事中,没有任何靠山,可谓人微言轻。在朝中是个不起眼的人物。
但朱棣却挑中了他,因为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才适合去执行这样秘密的任务。
无人问津,无人在意,即使出了什么事也可以声明此人与己无关,你不去谁去?
永乐五年(),胡濙带着绝密使命出发了,朱棣照例给了他一个公干的名义——寻找仙人。这个名义真是太恰当了,因为仙人本来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但又确实有寻找的价值,一百年找不到也不会有人怀疑。胡濙就此开始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寻人。
当然,朱棣和他本人都知道,他要寻找的不是仙人,而是一个死人,至少是一个已经被开出死亡证明的人。
朱棣看着胡濙远去的身影,心中期盼着那个人的消息尽快传到自己的耳朵里,死了也好,活着也好,只要让我知道就好。和以往一样,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个人一定会告诉他问题的答案。
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胡濙确实是会给他答案的。他也作好了长期等待的准备,但他没有想到,等待的时间真的很长。
胡濙开始忠实地履行他的职责,他“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查建文帝安在”,这期间连自己的母亲死去,他也没有回家探望,而是继续着自己的工作,探寻这个秘密已经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最终,他找到了答案,在十六年之后。
既然答案揭晓要到十六年之后了,我们就先来看看为什么建文帝的死亡与否会有如此大的争议,其实明代史料大部分都认为建文帝没有死,而且还有一些野史详细记载了建文帝出逃时候的各种情况,虽不可信,但也可一观。
根据明代万历年间出版的《致身录》一书所记载,建文帝在城破之日万念俱灰,想要自杀,此时,一个太监突然站出来说道:“高祖驾崩时,留下了一个箱子,说遇到大难之时才可打开,现在是时候了,请皇上打开箱子吧。”
然后,他们把箱子取出并打开,发现里面东西一应俱全,包括和尚的度牒、袈裟、僧帽、剃刀,甚至还有十两白金。更让人称奇的是,里面还有朱元璋同志的亲笔批示,指示了逃跑路线。于是,建文帝等一干人就此成功逃出。
看过以上这些记载,相信大家可能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些记载似乎带有武侠小说的写法和情节,朱元璋确实神机妙算,但还不至于到这个程度,就算他预料到自己的孙子将来要跑路,可他还能预先准备服装道具和路费,甚至连逃跑的路线都能指示得一清二楚,就明显是在胡扯了。就如同武侠小说中,某位大侠跌下山崖,然后遇到某位几十年不出山的活老前辈或是挖到死老前辈留下的遗物,而这样的传奇情节在历史上是并不多见的。
虽然存在着这些近乎荒诞的记载,但明朝史料大都认为建文帝没有死,那么为什么这个问题还能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呢?这是因为在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得建文帝的生死变得不再是单纯的历史问题,而是极为复杂的政治问题。
这件事情就是“朱三太子”事件,即所谓明朝灭亡之时,朱三太子并没有死,而是活下来继续组织反清的事件,要说这位朱三太子也实在算是个神仙,从顺治到康熙、雍正,历经三个皇朝,如同幽灵般缠绕着清朝统治者,一直捱到三个皇帝都死了他还始终战斗在反清第一线。清朝政府对这个幽灵极其头疼。很明显,建文帝的故事与朱三太子有很多相似之处,故而在修明史时,清朝政府即授意史官更改这段历史,一口咬定建文帝是自杀而死。
值得肯定的是,很多史官坚持了原则,顶住了压力,坚持建文帝未死之说,但无耻的人无论哪个朝代总是不会缺的,大学者王鸿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人品明显比不上他的学问,为了逢迎清朝政府,他私自修改了明史稿(明史底稿),认定建文帝已死。由于明史毕竟是官方史书,故而影响了很多人对建文帝之死的看法,直到近代,史学界对建文帝未死的问题才有了一个比较肯定的意见。
历史的真相始终是被笼罩在迷雾中的,无数人为了各种目的去修饰和歪曲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但我始终相信,真相只有一个,而它必定有被揭开的一天。
?(待续)
《慢客观察》
今日,人民日报评:权健涉嫌传销被立案:唯有依法严肃治理,方能彰显执法责任。这是岁末年初的好消息。事实上,权健产品的虚假宣传,传销,在天津尽人皆知,只是有关部门从来不管。这一次,和魏则西事件一样,因为死了人,触犯了众怒,或者说许久以来蓄积的情绪得以爆发,有关部门才依法处理。
我们当然要为有关部门的立案之举点赞,但是,我们也想提醒一下有关部门,社会治理千万不要依靠公众蓄积已久的情绪来推动,这十分危险。睿智的管理者应该依法依规管理社会事务,而不是等到民愤汇集成海啸,再来收拾残局。
因为,这种压抑在民间的不满情绪,在它没有显现的时候,同样具有破坏性。而当他最终显现时,你也无法保证每一次可以亡羊补牢,控制方向。
天津还有好几家和权健类似的企业,比如天狮集团,南方还有无极限之类的企业,他们都是打着直销的旗号,干着传销的勾当。有关部门能不能未雨绸缪,把他们也立案了……
《慢客心理》
延迟满足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慢客寄语》
心里若有了良人,眼里的便全是路人,时间是个无赖,总喜欢毁掉期待,时间是一把戳穿虚伪的刀,它验证了谎言,揭露了现实,淡化了承诺……
爱生活爱多肉
喜欢多肉的慢客,扫码进直播看看!
多肉玩家木木喜欢的慢客,给个打赏吧,谢谢!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w/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