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肺癌筛查的推广,肺结节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肺结节”三个字越来越引起大家的注意,患上“肺结节恐慌症”的朋友随之增多。面对肺结节,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肺结节呢?在此,州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专家结合指南给大家介绍一下“肺结节”。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在讲座中提及,“早期筛查,可以将肿瘤扼杀在萌芽阶段。因此,为了延长肺癌患者的存活期,我们必须把诊断肺癌的目光转移到诊断肺结节上,必须在肺癌的筛查上“下点功夫”,选择把胸片筛查改为低剂量CT筛查,可以使肺癌的死亡率减少20%。”
“肺结节≠肺癌”
那肺结节是什么呢?
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
既然如此,那哪些人群该来就诊筛查呢?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由白春学教授牵头制定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年版)》将肺癌的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发现肺结节,该怎么办呢?
许多患者查出肺结节后,医院就诊,而主诊医生可能会建议3个月或者6个月后随访复查。此时,患者难免会有这样的担忧:万一肺部小结节在这三个月内增大了,我的病情会不会被耽误了呢?
其实,肿瘤有它自己的生长特性,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生长,有自己的倍增时间,这个时间在30-天。正因为如此,即使是早期肺癌的结节病灶,在3-6个月的随访中也不会由一个很早期的肿瘤变成晚期肿瘤或发生转移。而且,时间和肺结节的变化情况也是帮助医生判断结节性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定期随访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这个结节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如何变化(比如:体积会不会变大、密度会不会变实等),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判断。随诊所需要的时间并不意味着肿瘤就会变成晚期和播散。因此,大家要重视肺结节的随访,但在随访过程中不用特别担心。
这里有我们专业的团队
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州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专家门诊团队:
主要成员:代汝芬主任医师、赵镜平主任医师、杨维主任医师、马万红副主任医师、罗天舒主任医师、张雁玲副主任医师、赵红斌副主任医师。
州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MDT团队
主要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放射科、胸外科、病理科、介入科组成,(主要成员:代汝芬、赵镜平、杨维、马万红、李一辉、杨善兰、杨龙、李虎、王俊东、杨俊涛、吉绍旋、沈华、赵岗、戴莉萍)。
温馨提示
1.州医院肺结节诊治中心为肺结节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帮助,特设专家门诊团队及MDT团队。
专家门诊地点:医院11号楼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
MDT团队工作地点:特需门诊
2.为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影响就诊体验,就诊时请带好相关资料。
文/图:代汝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编辑:段映辉
审核:赵德美
终审:段映辉李梅
大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