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理大”,让理大听见你的声音。
第二届云南大理创新发展策划大赛开幕7月3日,由复旦大学、大理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联合主办,大理州人民政府协办的第二届云南大理创新发展策划大赛暨教育部港澳万人计划项目在大理大学艺术楼音乐厅成功开幕,出席开幕式的主要领导有大理大学副校长段利华,大理州发改委副主任袁国良,复旦大学港澳台事务办主任庄辉,香港城市大学驻沪办主任赵涛,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内地事务处高级主任何铭业,香港理工大学生态旅游学科主任黄志恩,大理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张茹梅,大理大学发展规划处副主任罗雁龙,大理大学团委书记李绍锋,来自港澳四地五校的项目负责人与学生生代表与会座谈。
本次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学生代表骆芸蔚同学主持。开幕式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大理州发改委副主任袁国良作开幕式致辞,他对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来自各高校的老师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对大理大学各方的支持表示真挚感谢,他指出此次大赛的举办对促进大理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来自五校的精英人才在大理多走,多听,多看,并结合自己的调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大理的发展提出创新建议。第二,大理大学副校长段利华作重要讲话,他简洁的介绍了大理大学的基本情况与所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大理大学的区位优势提出了长短期发展的目标,以最终实现建设成区域高水平综合大学这一价值定位,此外他对来自四地五校的青年人才表达了希望,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担当,希望参赛同学能够在大理期间收获满满,实现自我价值与意义。第三,复旦大学港澳台事务办主任庄辉指出,此次大赛与实践对港澳四地五校的学生是一次难得的实践合作机会,我们必须珍惜与利用好此次机会,真正地为大理的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最后,由来自港澳高校的学生代表上台讲话,整个开幕式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隆重的开幕式活动结束了,标志着第二届云南大理创新发展策划大赛的巨轮正式起航,在接下来的半月里,来自港澳四地五校的学生将完成计划内的一系列的活动与调研,为大理的发展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第二届云南大理创新发展策划大赛主题系列讲座7月3日,由复旦大学、大理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联合主办,大理州人民政府协办的第二届云南大理创新发展策划大赛暨教育部港澳万人计划项目主题系列讲座在大理大学艺术楼音乐厅圆满结束。组委会诚挚邀请了大理州发改委,农业局,旅发委与上海交通大学作讲四个主题的专题讲座,分别由大理州发改委综合科科长王晓龙主讲题为《大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理州农业局张茂云主任主讲题为《大理州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大理州旅发委副主任马金钟主讲题为《大理州旅游产业提升与创新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大理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洱海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王欣泽教授主讲题为《洱海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精彩的讲座内容开阔了港澳四地五校参赛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为进一步了解大理州州情和接下来为期半月的实践调研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校联合“大理go”团赴剑川县考察调研清晨,一带一路组踏上从沙溪镇至剑川县的大巴,经过重重山路,我们来到了通向剑川县的窗口——甸南镇。首先,当地的导游热心为我们讲解剑川黑陶的文化。随后,我们踏进一家当地有名黑陶手工作坊,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黑陶艺术品。
在小董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黑陶制作手工的生产流水。师傅娴熟的手法在旋转的陶盘上尽显!接着我们走进作坊,映入眼帘的是正在发酵的陶土,据了解,制作黑陶的土都是在山上采挖的白胶土,在风干之前一年后才与普通沙石进行一定比例调和并用于制作黑陶。跟随着师傅的步伐,我们进入研磨区。每一件优秀的黑陶制品都需要有静心的研磨功夫,可别小看研磨程序,它可是决定了黑陶制品的手感和色泽哟!最后我们来到了烧制黑陶的火炉旁。在烧制半成品喝点过程中一部分经历高温高压的历练成为艺术品,也会有部分陶器炸裂进行再回收。整齐摆放的黑陶茶具色泽纯正,质地优良!
告别了黑陶基地,我们来到了剑川县AAA景区——满贤林千狮山
千狮山耸立在山林之中,据传有多只姿态各异的石狮。
下午15时,阳光和煦,在当地旅游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剑川文化圣地——景风公园
一路上从公园门口进入最里面的孔子祠堂,风景优美,座座楼阁彰显剑川木雕工艺,弥漫着文化气息。剑川人民将孔子供奉在地势最高的山脚下,表达出世世代代剑川人民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紧接着,走出景风公园,我们来到了剑川古镇。
在墙壁上可以清楚地看见剑川古镇的整体布局与四面八方的建筑。古色古香的剑川古镇充满着历史的底蕴。走进古镇,我们来到了当地著名的布扎工艺中心——赵怀珠老奶奶的布扎工艺作坊。
一件件手工艺品栩栩如生,在一针一线中勾勒出了白族妇女心灵手巧的美好品质!在依依不舍中,我们告别了赵奶奶,在绵绵细雨中进入悠长的古镇,来到了东门街。“文献名邦”剑阳楼安详地坐落在街的尽头,守卫着一方土地一方人民。
最后,我们踏上了最后一个考察点——剑川木雕基地。进入剑川木雕厂,大家都赞叹不绝,在感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也在感叹剑川人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代传承!
五校联合“大理go”团赴洱源考察7月5日是云南大理第二届创新发展策划大赛举行的第三天,为了让农业发展小组深入了解大理当地的一些农产品产业规模以及发展情况;同时让“洱海环保小组”了解到洱海周边的一些湿地情况,在大赛组委会总负责人、复旦大学领队庄辉老师,农业局张茂云等人的带领下来到洱源“洱宝实业”、“茈碧湖”、“古生村”以及下关的“大理洱海科普教育中心”进行学习和考察。
此次考察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阶段。上午8点半队伍从沙溪古镇出发,十点五十分左右到达洱源县的“洱宝实业”。在“洱宝实业”总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洱宝”相关的一系列产品,包括洱宝话梅、鲜花梅、冰话梅。雕梅等;其中总经理特意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中的雕梅工艺。并且在随后向我们讲解有关“洱宝”企业发展的历程、产品加工流水线、相关扶贫工作、产品科技研发等,令我们深受启发。
下午我们先来到“茈碧湖”进行考察,在相关专家的介绍下了解到“三退三还”政策:包括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退房还湿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以此同时还介绍了茈碧湖的一些生态状况以及治理方法。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习总书记曾考察过的“古生村”,“古生村”位于湾桥镇,在这里可以看到大理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情况;在这里随处可见习总书记来到这里关于洱海保护的一些发言,其中包括“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等。接着考察习总书记亲自慰问的当地的一家农户。
在最后参观了位于大理下关的“洱海科普教育中心”,在解说员的带领下了解洱海的历史渊源、相关生态环境、曾经遇到的种种难题以及相关解决办法等。
在今天的整个考察活动中,农业发展以及洱海环保小组对大理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情况和洱海环境保护的一些现状和措施都有了深刻了解,为后面的创新规划奠定了基础。
制作:大理大学青年传媒中心
供稿:五校联合团队
图文编辑:逆夏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