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诏到大理国时代(公元年至年),由于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加上汉文化的影响和佛教的传入,白族民间文学也相应趋于繁荣,涌现了大量的传说和民间故事。那么,大理这些有意思的传说你都知道几个呢?
大理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名紫城,原名叶榆。相传不知何年何月,出了一个名叫“罗刹”的妖怪,贪吃人眼和盐巴,成为危害一方的妖孽。
眼看其天天兴风作浪,残害生灵,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化身为一书生,要与罗刹下棋赌输嬴。二人约法三章,如果书生嬴了,只要罗刹让书生袈裟一铺,小白犬跳三跳的地盘就行了。
几盘棋下过,罗刹惨败。观音将袈裟一铺,小白犬了三跳,竟将罗刹所霸地盘尽数收入。为防罗刹再害百姓,观音将其关进苍山崖洞,临行之时,罗刹可怜巴巴地问观音“大士,我何年何月何日方可出洞?”观音指着洞外的一颗铁树、一匹老马说:“铁树开花、老马长角之时,便是你出洞之日”。人们为纪念观音大师大治叶榆,便将此地改名为大理,这就是大理的来历。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实际上,大理一词源于公元年第十一世南诏国土世隆的国号“大礼”。至公元年洱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才正式以国名出现。此后,大理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
关于蝴蝶泉的由来,民间流传着种种解释和神奇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蝴蝶泉原名无底潭,潭边住着樵夫张老爹和孤女雯姑。一天,父女俩上山砍柴,忽见一只受伤的小鹿跑来伏倒在雯姑身边,呦呦哀叫。不一会,一个手持弓箭的猎手也紧紧追了上来。雯姑抱起可怜的小鹿向猎人请求不要杀死小鹿。
猎人名叫霞郎,他接受了雯姑的请求并为小鹿敷药治伤。雯姑对霞郎感激不尽。两人日久生情。谁知在大理城的虞王,对美貌的雯姑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求婚被拒绝后,借口要让雯姑去虞王府里绣百蝶,把她抢走。张老爹上前救护,竟被虞王府兵丁活活打死。通人性的小鹿目睹这一幕莫惨状,立即飞奔上山找到霞郎,咬着他的衣裳往山下拽。
霞郎来到无底潭边,见了雯姑的遗信,他先安葬了老人,随后便背上弓箭,骑马举刀赶到虞王府。趁着夜深人静,霞郎救出了雯姑。虞王发现后,急派总管率兵追来。霞郎张弓搭箭,一箭射到倒一个追兵……无奈追兵人多势众,霞郎只得护着雯姑且战且退,最后退到无底潭边。这时,霞郎的箭射完了,刀也砍断了。在无路可逃时,霞郎雯姑相抱着跃入无底潭,小鹿也跟着跳潭为自己的主人相殉。说来也怪,就在他俩跳潭时,万里晴天突然变为电闪雷鸣,下起暴雨,把虞王的总管和兵丁吓跑了。
雨过天晴,鸟语花香,潭中飞起一对大彩蝶,随后又飞出一只只彩蝶。相传,他们就是霞郎、雯姑及小鹿相霞郎贴身所带的百蝶叶的蝴蝶变出的。
为纪念霞郎、雯姑,人们不但把无底潭改名蝴蝶泉,还在他俩跳潭殉情的历四月十五这天,到泉边凭吊,怀念这对坚强不屈的情人。
望夫云,大理地区流传最广的著名神话。望夫云曲折动人的传说,在大理几乎是家喻户晓。冬天,在万里无云的大好晴天,忽然在苍山的玉局峰上,出现了一朵亮如银,自似雪的云彩。它洁净而奇丽,柔美而轻盈,在深邃的蓝天十分醒目。
望夫云,传说是南诏阿凤公主的化身,她与苍山上的一个年轻猎人相爱,因父王反对,请来罗荃法师将苍山猎人害死,打入海底变为石螺,公主因此而愤郁死于苍山玉局峰上。公主的精气便化为一朵白云,怒而生风,要把海水吹开和情人楣见。于是,后人便把这朵云彩称为望夫云。 望夫云消散后,洱海又风平浪静。据说,这是阿凤公主已见到海底石螺——苍山猎人。另一种情况则是狂风大作之时,苍山顶上乱云飞渡,涌出了更多的乌云与望夫云溶为一体。于是,风雨交加,闪电雷鸣,这种现象要延续很长时间才会停止。有人说,这是因为阿凤公主一直未见到海底石螺而愤怒不止。
三月街有一些奇妙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消灭了他。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便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人们更喜欢的是另一个传说:洱海边有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妻子是龙王的三公主。有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别皎洁。三公主抬头望月,想起那是嫦娥在月宫举办一年一度的月街。她就叫来了一条龙,夫妻双双骑着去赶月街。月亮上的街市货物繁多,看得人心花怒放,可所有的货物只能参观不能买。空手而归的夫妇俩在回家的路上商量定了一个主意:也要在苍山脚下举办一个月街,而且要让大家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于是,他们就来到苍山中和峰东麓的缓坡上,种了一棵大青树,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起在树下做买卖七天。于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热闹的集市,而人们习惯将这个节庆称为“月街”。
在大理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原来共同存在六诏(诏即部落的确意思)即蒙舍诏(今巍山东南部、因在六诏之南,又称南诏)、蒙巂诏(今巍山北部漾濞一带)、邓赕诏(今洱源邓川)、浪穹诏(今洱源剑川一带)、施浪诏(在浪穹诏东北)。越析诏(今宾川)。
南诏历经高祖细奴罗、世宗逻盛炎、太宗盛逻皮三代的励精图治,到第四代诏主皮罗阁时,南诏无论经济,还是军事都远远强于其他五诏,正因南诏实力最强,欲求一统六诏,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蒙舍诏主皮逻阁,在巍山建了一座松明楼,连骗带命地通知其余五诏的诏王在六月二十四日,按时赴会共祭祖先。各诏主都上楼后,皮逻阁借故下楼并命人撤了楼梯,随即一把火烧了松明楼。五诏诏主同时罹难。
其中有邓赕诏聪明美丽的慈善夫人(又称柏洁夫人),几日前便预感到丈夫此去凶多吉少,便在夫君临行前为其戴上了一副铜手鐲。惨案发生后各诏夫人来寻夫君的遗骨,只有慈善夫人在炭火中依鐲辨认出了夫君遗骨,其余四诏夫人都无法辨认。皮逻阁见慈善夫人不仅美丽而且聪明便企图霸占,使慈善夫人纵身弥苴江殉节。后人为纪念这出惨剧,便兴起了火把节。
(温馨提示:其实关于同一个事情或者同一个民俗的传说多种多样,细节也会出现差异,大家权当涨姿势,不要太较真。)苍龙互脊棱棱碧
峻极中峰未许攀薄暮浓云深护顶凌晨积雪满烟鬟
苍山脚下
洱海之畔
一座城,两个一人
一生一世
海在公园外,家在公园里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