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艺术家宋红权在与观众交流
“中药的造型与我的创作很有机缘,不管是材料的表达还是我想要诉说的刚好贴合在一起,我想诉述的就是人不是一切的主宰,在人之外还有很多的生命和可能。”艺术家宋红权在谈到自己最新创作时讲到。
年6月24日,“宋红权:云”在北京前波画廊开幕,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创作的《云》系列作品以及用花岗岩雕刻的中国传统木制家具及用汉白玉打磨成型的饺子。
▲展览现场艺术家宋红权在向策展人崔灿灿介绍作品
▲展览现场艺术家宋红权在与观众交流
宋红权于年出生在河北农村,父亲是当地著名的石雕匠,小时候他常常在地里劳作,这些早年的生活经历都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主要以大理石等石材作为其艺术的表达方式,而大自然中的天然形态成为了其创作的灵感来源。他是中国少有的在学院系统外成熟的艺术家,这也恰恰阐释了其创作中那份独特的纯净。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云》系列作品,艺术家宋红权的灵感来源于“竹黄”,竹黄一般生于衰败或即将衰败的竹林中的竹竿上,在印度的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和传统中医领域被广泛运用,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昏迷及中风。宋红权信奉中医,每次从曲阳回北京的途中,他总会在河北安国市逗留,去逛当地的中药市场和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
年,宋红权在前波画廊展出了比较重要的作品《单位》,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他系统收集而来的各类种子。当这些种子,包括那些用肉眼几乎看不到的,被放大几十倍或几百倍、并用大理石展示出来后,惊人地显现出了与人体形态的相似之处。此次展览选择竹黄,是因为竹黄的形态比《单位》里的种子更为复杂,对于宋红权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与《单位》系列中作品的独立结构不同的是,竹黄的多变形态不仅像人体、动物、贝壳、胚胎等形态,同时也像云。因此他将本系列作品以及展览标题定为了《云》。就像不断变换的云一般,随着观者走过这些作品,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显现出多种形态。
此外,此次展览还展示了艺术家与《云》系列雕塑截然不同的作品,在前波画廊的小展厅里,呈现了艺术家宋红权用花岗岩雕刻的中国传统木制家具,其中包括一张矮桌和几个凳子,桌子上放了一盘用汉白玉打磨成型的饺子。
关于汉白玉材料的运用宋红权表示:“汉白玉比较圣洁、纯洁,我的作品很多时候说不清楚它是什么,感觉就是一种生命体,在我看来汉白玉非常恰当的能够表达出我想要的感觉,它与这种说不清楚的生命体的结合非常的恰当。”
宋红权在年的作品《后石器时代.工具》中用花岗岩雕刻出一组逼真的石雕工具,首次展现了其卓越的石雕技艺。宋红权以此向石雕的历史和这一手艺致敬,展示了他成为石雕匠后继者的资质。他没有接触过20世纪的现代雕塑,但作品中却不经意地显示出他作为生物形态主义的实践者,这也是20世纪现代雕塑的重要特点。
▲云系列作品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他想要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对于生命经验和时间的审视与态度。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云》距离您13年展览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在创作时有怎样的变化?
宋红权:如果说种子系列还有写实的成分的话,此次展览作品具象的因素几乎被过滤干净了。虽然我有参照竹黄这种生物的形态,但更多的是纯粹的主观想象,你会发现这些作品看起来既像是生命体,又像云,或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形态,其实我最想要表达的是生命之间没有本质差别的同构性,人并不是一切的主宰。
▲《十七个饺子之一》宋红权年
雅昌艺术网:展览中还出现了两盘饺子,非常有意思。
年我来到深圳,到年在深圳待了六年的时间,南方的气候四季不明,事物与北方也很不一样。记得有次请工人吃饭,特意点了饺子,他们吃完之后还在等,在他们的意识里面饺子不是主食,而在我们北方人的观念里面,饺子不仅仅是主食,还是主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因为通常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吃饺子。这对我的触动很大,同时也刺激了想家的感觉。也就是在那时,我才发现南北饮食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这也是创作饺子作品最初的动机。当然创作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一点点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成型的。
雅昌艺术网:有注意到饺子是一个整体。
对的,是一块石头雕刻而成。
雅昌艺术网:您是从什么时候来北京的?
年底。
雅昌艺术网:能讲讲是如何到北京的吗?
年我认识了艺术家史金淞,在他工作室有着三年的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后来因为家庭原因,我就去了深圳,在深圳大学张树国工作室待了六年之后,总觉着自己要做点东西,于是就来到了北京,到北京我又沉淀三年,这期间一直在思考。
雅昌艺术网:饺子是您第一件作品?
不是的,饺子是我第一件石雕作品。
▲《墩儿》宋红权年
▲宋红权用花岗岩雕刻的生活用具
▲宋红权用花岗岩雕刻的中国传统木制家具
雅昌艺术网:两年之后,也就是年您创作了工具系列作品,并被美术馆收藏,谈谈这是怎样的一件作品?
童年的时候,没有玩具,父亲雕刻用的工具就是我的玩具,比如锤子、钎子等一玩就是一天。由于科技和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用传统的手艺和工具去创作,而这些传统也在这一轮的选择中逐渐的消亡,其实不仅仅是传统手艺和工具,在我们的家庭里面也是如此,传统的实木四方桌、小凳子等等家具老物件也在消失,而这些东西是我童年的记忆和生存的见证,我想要用艺术的方式将它们保存下来。
在材料的选择上,我用了花岗岩这种材料,花岗岩坚固耐腐蚀,通常是用来做纪念碑的,我将这些带有生命印记和时间印记的物件用岩石雕刻出来作为纪念,因为它们都是我祖父、我父亲使用过的,从情感上讲它们就是一个小小的纪念碑。
▲《后石器时代.工具》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非常的具有温度。
我现在生活在北京,但家还是在河北,在家里面,有一些物件我没有能力传承下去,因为你不知道哪天房子就会被拆掉,我也不知道这些现在不大用得上的物件该放在哪里,因此只能以艺术的方式将它们再现,包括使用过的痕迹、岁月的包浆等等。
雅昌艺术网:并不是简单的复制?
我是用石头做了雕刻石头的工具,想从某种层面模糊掉石雕与石雕工具之间的界限。
▲心里美x40x31
▲葡萄x57x33
雅昌艺术网:年您在个展《单位》中,展出了一组以植物种子为题材的作品,视觉和形式上与工具系列感觉很不一样,能否谈谈这组作品?
其实内在是一样的,这些作品也与我童年的经历有关。我生长在河北的农村,小的时候,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种子会变的非常饱满,这时候摘下来放在浇地用的柴油机的热水里一烫,或者用火一烧,搓一搓就可以吃。还有烧豆角、烧红薯等等,是非常美好的经历。但是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当我再回到农村的时候,童年的场景已经很难见到,只能存在记忆中了,所以我就想要创作这样一系列作品。
▲麦x50x28
▲萝卜x39x32
雅昌艺术网:这些作品看起来并不像是植物的种子,倒很像是人体的一部分。
这就是生命可贵和有趣的地方,也是我想要呈现的。
雅昌艺术网:您在创作的时候,对于种子的选择会有针对性吗?
没有,其实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种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就是一个生殖单位。
▲海椰子x34x24
▲大豆x26x33
雅昌艺术网:石雕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当下的状态是怎样的?
石雕在当下,基本上做的都是城市装修,对于艺术品质基本没有要求,很多时候做石雕的人并不是因为喜欢去做,而是仅仅作为收入的一种手段。
雅昌艺术网:了解到您并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学院教育,对于学院教育您是怎么看待的?
学院教育当然很重要但是成为艺术家跟进学院不进学院,没有必然的联系。美院的培养是一种表达方式,在美院之外还有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贝母x39x35
▲百合x31x21
雅昌艺术网:创作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雅昌艺术网:谢谢!
作者:陈耀杰
编辑:张丽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gr/10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