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区历史悠久,为古滇国文化发祥地之一。汉武帝时设立益州郡,郡治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晋城镇);昆阳则属于建伶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迁往味县(今曲靖市内),滇池县和建伶县仍归建宁郡管辖。西晋永嘉二年(年)改益州郡为晋宁郡,郡治在滇池县。唐武德四年(年)置晋宁州,属昆州管辖。昆阳改称望(一作万)水县,属钩州管辖。天宝后期,两地为南诏所有,晋宁改称晋川,昆阳改称渠滥川。大理国时,晋宁称阳城堡,昆阳叫巨桥城,同属鄯阐府。元代设晋宁州和昆阳州,明、清袭用,直到民国初。年废道改州为县,设晋宁县和昆阳县。年12月18日,成立昆阳县人民政府,年1月27日,成立晋宁县人民政府。两县同属滇中区,后改玉溪专区。年2月,昆阳、晋宁两县合并,县名为晋宁,县城设在昆阳,属玉溪专区。年划归昆明市。年,撤销晋宁县,设立昆明市晋宁区。年4月,撤销公社建制,改建为3个镇和8个乡。即:二街、宝峰、双河、夕阳、上蒜、六街、新街、化乐8个乡及昆阳、晋城、古城3个镇(这时,原县直辖镇并入昆阳公社建为昆阳镇),原公社所辖个大队改为个村民委员会。年6月建的8个乡3个镇,改为11个区公所和两个区辖镇。即:二街、河西、中和、宝峰、双河、夕阳、六街、上蒜、晋城、化乐、新街区公所,晋城区辖晋城镇,中和区辖昆阳镇。原乡辖个村委员会改建为个乡、4个办事处(两城区)。年4月(年1月),晋宁县撤区改乡,全县设二街、中和、宝峰、双河、夕阳、上蒜、六街、化乐、新街9个乡,昆阳、晋城、古城3个镇。下辖个办事处、4个居委会、个农业合作社。(一说,原区公所下辖个乡改为办事处,4个城镇办事处不变)年,晋宁县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约25.1万。辖3个镇、9个乡:昆阳镇、晋城镇、古城镇、二街乡、化乐乡、中和乡、宝峰乡、双河彝族乡、夕阳彝族乡、上蒜乡、六街乡、新街乡。县政府驻昆阳镇。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晋宁县常住总人口人,其中,昆阳镇21人,古城镇人,晋城镇人,二街乡人,中和乡人,宝峰乡人,双河乡人,夕阳乡人,上蒜乡人,六街乡人,化乐乡人,新街乡人。年末,晋宁县人口户人。辖3个镇、9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4个居委会,个村委会,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年,宝峰乡撤乡设镇。年,全县辖4个镇、8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昆阳镇、晋城镇、古城镇、宝峰镇、中和乡、二街乡、上蒜乡、六街乡、化乐乡、新街乡、双河彝族乡、夕阳彝族乡。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中和乡及古城镇,其行政区域并入昆阳镇,镇政府驻原中和乡政府驻地;撤销化乐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晋城镇,晋城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昆阳镇、晋城镇、宝峰镇、二街乡、新街乡、双河彝族乡、夕阳彝族乡、上蒜乡、六街乡。共有4个居委会、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28.02万人。年7月,撤销宝峰镇,其行政区域并入昆阳镇;同年,撤销二街乡、上蒜乡、六街乡、新街乡,设立二街镇、上蒜镇、六街镇、新街镇。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晋宁县常住总人口人,其中,昆阳镇人,晋城镇人,二街镇人,新街镇人,上蒜镇人,六街镇人,双河彝族乡人,夕阳彝族乡人。年,晋城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年1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调整昆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号):同意撤销晋宁县,设立昆明市晋宁区,以原晋宁县的行政区域为晋宁区的行政区域,晋宁区人民政府驻昆阳街道郑和路号。
注:本平台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zx/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