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讯在享有“东方日内瓦、风花雪月”美誉和“文献名邦”之称的美丽城市——大理,有这样一位知名度颇高的“人物”:
他的名字和行踪,常常被媒体报道和追寻,
频频出现在各类报纸和荧屏;他的举动和事迹,经常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和中心;他的头顶,闪耀着令人欣羡的光环和荣誉。
他,就是王康,傣族,年12月出生,年6月入伍,年5月入党,云南宾川人,本科学历,现任大理支队大理市大队下关中队中队长。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所在中队年获得全国消防部队执勤训练工作先进中队、年获得全省消防队伍先进基层党组织、年获得总队基层建设先进中队、云南省“担当—”跨区域地震应急救援拉动演练先进集体、年支队执勤岗位练兵比武第1名。
在枕戈待旦的日日夜夜里,王康和他的战友们,以红色战车为伴,风行于城乡之间,穿行于没有枪林弹雨却充满着浓烟烈火的战场,如同翱翔在苍洱大地上空的雄鹰,时刻护卫着大理市的安宁,演绎着火红的青春和无愧于时代的风流。这期间,死神一次次与他擦肩而过,但他无怨无悔。
摸爬滚打练一身武艺
作为一名地方入警大学生干部,王康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从下队的那一刻起便下定决心“苦练七十二变”,凡是有培训、有学习的机会他都倍加珍惜,努力提高自身综合业务素质。年参加国家地震救援培训,取得了中高级指挥员毕业证书。
年参加总队第一批水域救援潜水培训以及石油化工火灾培训;连续三年参加总队、支队基层指挥员培训。下关中队年平均出警次数在起左右,主要有民房火灾、高层火灾、汽车火灾、交通事故、取马蜂窝、跳楼、跳河等类型,各种各样的灾害事故成了他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每一次成功的处置都积累了宝贵经验,他同是还是大理支队高层建筑、地下、水域救援专业队队长。
在年支队举行的执勤岗位练兵大比武中,他带领队员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抠,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练,手指被绳磨破,胳膊练肿了,睡前就用热毛巾敷一敷;关节扭伤了,就贴块膏药揉一揉,身上伤疤添了一道又一道,有时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但他始终没有放松过训练,为其他队员树立了榜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七个科目的团体比武排名中,大理市大队下关中队夺得全州所有中队第一名。
骁勇善战扬虎将之威
苍山之巅,尽显硬汉本色
年5月25日,2名男子在徒步攀登苍山时下落不明,接到上级命令,王康和6名队员组成的山岳救援分队跋涉20多公里山路,深入海拔米以上的苍山玉局峰、马龙峰、圣应峰搜寻被困人员。
苍山共十九峰、十八溪地形复杂,气温从山底往上呈垂直变化,他和队员们在雨里、雾里、雪里一步一步艰难搜索,在苍山上有时连当地向导都分不清方向,正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天气下,连续3天,每天搜救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最终在苍山最高峰海拔米的马龙峰距峰顶米的地方找到了两名被困男子,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道路曲折而漫长,山顶常年积雪且大雾弥漫,两名被困人员在缺水少食的环境下,身体虚弱无法行走,王康和队员们商量着轮流背被困人员下山,就这样即使苍山半山腰以上大部分地方积雪漫过膝盖,即使不断摔倒,他们依旧咬牙坚持,由于坡度陡峭,只能一手抓绳,一手刨雪,一步步艰难爬行,有队员抢险救援手套刨进雪地不见了也顾不上捡,为了伤者能够尽快得到救治,手磨破、脚冻伤、肩膀扛肿,也无怨无悔,有些地方过于陡峭,寸步难行,队员们就用自己的膝盖跪着走,硬生生用膝盖跪出一条生命之路,整整用了八个小时,才将两名被困人员顺利营救至山下。
第二天,大理电视台报道了该起救援,罕见地在新闻节目中采用了配乐《为了谁》感动了所有人:“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每当看到电视画面里的儿子,他的母亲总是在电话里对他唠叨:“我总盼着你和你的队员都平安归来,儿子,你是妈妈的骄傲”,这朴实的语言折射出全国20万消防指战员和所有专职消防队员母亲的共同心声。
洱海湖畔,挥洒忠诚热血
年12月17日,与洱海紧紧相连的西洱河边大理军分区门口一辆别克轿车从路边人行道直接冲入了西洱河中。王康带领1车6人前往处置,事故车辆中共有2人,其中1人自行游到河边告诉王康车上还有一名被困人员。
王康当即根据车辆运行速度和轨迹,迅速通过抛物线函数大致计算出坠河轿车的位置,立刻换上潜水装备和中队另一名经过潜水培训的队员潜入水底。水下能见度较低、水草多,给救援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十分钟的水下搜索后,在河中央的位置找到坠河车辆。王康用两个根绳索分别绑住车轮,然后再换上吊车专用的钢绳把坠河车辆吊出水面,不幸的是被困人员已经死亡。
这次水域救援是他潜水培训回来后第一次在实战中运用所学。后来在场的记者第二天用了醒目的标题报道了该起救援:“消防员西洱河底与死神较量”。
王康于年参加总队第一批水域救援潜水培训,取得了OW(开放水域潜水员)、AOW(进阶开放水域潜水员)潜水证书,作为大理州水域救援专业队的队长,在完成本辖区内日常灭火救援任务外,王康每月组织中队人员开展游泳、结绳、舟艇救援、河道救援、急流救援、绳索系统救援等水域事故救援专业训练,利用室内游泳池开展潜水训练,今年以来共处置水域救援事故12起,救出4名群众。
舍生忘死显英雄本色
王康深知面对恶魔般凶猛的火灾救援,光靠硬冲是行不通的,需要更多的是作战技能和经验积累。
年2月15日,一辆满载17吨汽油的罐车在大理市辖区杭瑞高速侧翻发生泄漏,在处置过程中,经现场专家组再三推论,要成功处置事故,只有对变形的导油阀保护箱体进行破拆实施倒罐这唯一的可行方法。但是在破拆过程中万一操作不慎,极有可能发生火花引燃泄漏汽油,后果将不堪设想。
面对变形的导油阀保护箱体,专业倒灌队伍无奈了,面对处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爆燃危险,吊车司机调转车头走了,面对汽油泄漏情况下的钢板破拆,我们有的消防员也胆怯了,就在处置工作进退两难的情况下,王康同志临危不惧,主动要求承担破拆任务,凭借扎实的实战经验和业务功底,反复观察周边环境及变形箱体,向现场总指挥提出了最快、最安全、最高效的破拆方案,在征得同意并做好个人的防护后,在队友水枪的保护下,王康一人潜入了夹杂着汽油的破拆现场中,凭借着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有勇有谋的胆气,成功完成了破拆任务,为油料的顺利倒罐,事故的成功处置发挥了一锤定音的关键性作用。
年3月8日,大理市凤仪镇东山村委会山上发生森林火灾,王康带领下关中队3车15人主动承担了地形最为复杂、距离最远的火灾中心地带火场灭火任务。他带领侦查组深入核心段侦查火情,查看火势蔓延方向和燃烧范围,为指挥部下达作战任务和部署灭火力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始终在火场迂回奔袭,砍枯树、伐棘刺、开新道、清余火,果断采取“分段堵截、两面夹击”的战术,持续奋战91个小时,先后深入南北线火场,战线长达17公里、最高处海拔米,铺设水带多米,用水余吨,共参与扑灭明火带3条、扑灭明火20余处,最终带领小分队圆满完成了火灾扑救任务。
格物致知,用科技管理
“随着救援次数增多,我把队员带出去,也必须要把他们平安带回来,这才是最重要的。”王康时刻提醒自己必须对所有队员的安全负责,于是他用科学武装头脑,安全救援、科学救援的思想植根于心灵深处。
从小他便对网络科技非常感兴趣,闲暇之余每天都在互联网加强学习积累,思考如何利用当下最时髦的人工智能、AI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服务于灭火战斗,最大程度减少消防员伤亡的同时科学提升救援效率。
在他的倡议下,中队成立了城市火灾检测预警研究兴趣小组,目前正研究基于物联感知、设备维保、日常排查、火警、气象、安监、视频等数据建立火灾风险模型,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单位。他善于创新管理方法手段,借助互联网发展的各项成果,推广应用手机APP请销假系统,目前正在调试人员外出审批管理系统,中队的数字化预案已成为全州学习的标杆,科技兴队的理念在中队随处可见。
铁血柔情得队员之心
大理市大队下关中队有指战员40多人,分别来自湖北、安徽、山东等地,平均年龄22岁。为了带好这些年轻人,王康始终坚持以情带兵、科学带兵,用兄长情去关心爱护他们。他深知,发挥团队合力、提高集体素质是重特大抢险救援成功的关键。
几年里,他始终把“永争第一”作为“队魂”,言传身教,把中队40多号人带得“嗷嗷叫”,口头禅“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时刻鞭打队员,激励队员亮剑精神打造一支钢铁劲旅。在所有训练和实战中,他都率先示范,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敢死队的排头兵”。
在部队管理中,王康的“柔肠”同他的“铁血”一样受人敬重。他一直坚持以人为本、荣辱与共的管理理念,严中施爱,爱中施教,把队员当作亲兄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12月1日,又是一年一度老兵退伍的日子,每年的退伍仪式总是离别夹着伤感,然而就在中队举行“向战车告别仪式”的时候,突然营区警铃响起,打断了伤感的气氛,凝固的空气顿时被队员们条件反射式的奔跑打破,眨眼的功夫都登上了战车,包括已经身着西装的退役上等兵杨勇,王康见状后立刻叫住他,你已经退役了,不用再出警了,杨勇立马回到:“中队长,仪式没结束,不算退役,我要去”。王康只得答应,火灾处置完毕后回到中队,杨勇的西装被烧了个洞,王康对杨勇说道:“走,我给你买西装去,但是烧破的西装留下,我要给后来的兄弟们看看,什么是老兵该有的样子”。
王康在当天的朋友圈写道:“祝你今后的人生西装穿出军装的战斗力!像今天一样!一路顺风,永远的兄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康回忆参加工作至今,参与灭火救援战斗余次,带领队员抢救被困群众70余人,每一次抢险救援,他总是冲在最前沿,以至于想要查看一张他在火场的清晰照片时,几乎都是背影,战士们都跟在他的身后。
王康认为,作为一线中队长,自己经验丰富,冲在最前面是应该的。对于他所在的下关中队,大理当地媒体这样评价到:“英勇善战砺精兵、为民服务竭奉献”,一串串蹈火者的故事,就是一幕幕下关中队消防指战员淬着血与火写就的光荣历史;一块块写着荣誉的奖牌,就是一代代下关中队消防指战员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的忠诚与奉献的最美诗行!
改革转隶后,消防队伍将成为应急救援“国家队”“主力军”,所承担的各项救援任务更多更重,职能任务将进一步拓展,王康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中队指挥员要积极做好从处置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救灾的思想转变,积极适应今后“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变被动等待救援为主动指导防范,完善各类救援预案,全程管控救援风险,精准排兵布阵,精准科学施救,只有做到这些转变,才能堪当“国家队”和“主力军”。
王康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硬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以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用坚定的信念挺起了钢铁般的脊梁,善于用科技武装头脑,懂得灵机处置、科学预判,作为中队应急救援的主心骨,上得了苍山,下得了洱海,执着地与死神较量,与时间赛跑,在一次次救援行动中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平凡而伟大的壮举,在一次次救援中升华对规律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敬畏。“九万里风鹏正举,改革风劲显忠诚!”王康同志坚决拥护改革,用敬业诠释消防职业理想,用奋斗迎接美好未来。(图文信息来源:云南省消防总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w/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