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古镇”,可以说是家庭出游行程表里的必选项目。
我看过太多千篇一律的古镇,对成都人来说基本就是“逛一圈,吃两顿,打三圈麻将。”
▲相似的古镇们
喜庆的嬢嬢衫,鲜花编织的各种装饰品,臭豆腐烤肉炸鸡排是古镇标配,还有一些号称是纯手工制作的零钱包、民族风围巾等等。
▲去古镇看人从众??(y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古镇的记忆竟然只剩下走马观花的“镇”,那些“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吸引,越来越模糊不清。
喜洲是藏在云贵高原大山深处的一座老城,拥有明、清、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庄重的、气派的、轻灵的建筑群,明清剧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
老舍先生说:“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一座市镇,真是世外桃源啊!”
从正义门踏入喜洲,翻新后的戏台、拱桥和千年榕树,会让你切身感受到与外面的花花世界分隔开了。
▲盘根错节的千年老树
沿着街巷往里走,可以看到喜洲百年传承的老宅。有的成为了博物馆,有的变身为商店和学院。不同时代的不同建筑风格都完好保留。
老宅子的主人说,其实维修成本费比新建房子高得多,可是如果都拆掉的话,喜洲便不再是喜洲。
很多人逐渐意识到保留传统会更有价值,改旧院为民宿,或者出售手工艺品用于参观等等,解决途径多了,这些老家伙就保留下来了。
▲毕竟还有很多古宅依然在住人,参观时也会象征性收取费用
喜林苑的黄色外墙特别适合拍照,这座被称为杨家苑的大宅(原著名喜洲商帮中杨品相老先生的府第)现在是喜洲古镇里唯一的五星级酒店,由来自美国的林登夫妇一手创办的,两口子在亚洲游历20多年,最终选择喜洲,足见这里魅力之大。
喜洲有时像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有时又像一位市井老太,每条街道每个院落,门口看一种感觉,走进去又是另一番天地。
当然,旅行的意义绝不仅是拍照打卡而已,和当地人攀谈相处,亲身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才最接地气。
我逛古镇的致命爱好就是淘淘当地的古着小物。可能是好看的vintage服饰,也可能是“只此一家”的美味。
▲独具特色传统手工艺品,真的好美
在喜洲,无论是热闹的四方街,还是宁静的小巷子,房屋的侧墙上都挂着五颜六色图案各异的扎染,我是真心喜欢,觉得它们好看极了;扎染可以用作桌布,装饰物等等,随便一摆都很漂亮。
▲左右滑动图片,欣赏扎染制作
做云南攻略的时候,看到提到最多的就是饵块、乳扇和熹洲粑粑,还有云南的鲜花饼和云南米线。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最特色的美食,先mark住下次去吃!
?乳扇?
有烘烤出来的,也有炸出来的,外面是用牛奶做成的一层皮,包裹着特制的酱料,应该属于当地街边小食类。大理古城很多卖乳扇的摊子,挑顺眼的尝尝就成~
?饵丝?
有很多当地的早餐摊,都很干净,东西也很好吃。饵丝其实就是年糕做成的,切成一丝丝面条状,当地的米线、饵丝有各种浇头。
?喜洲粑粑?
《舌尖上的中国》报道以后,喜洲粑粑从原来的每个3元涨到了现在的10元。在喜洲几乎遍地都是,尤其是四方街,几家店铺拼着人气,热火朝天地售卖。
老板娘飞速地揉面摊饼填馅儿,老板舞弄着装满栗炭火的铁锅。离得近都会觉得一股猛烈的热浪,伴随着洋洋洒洒的火灰,有时一股浓烟呛的睁不开眼睛。
破酥粑粑分为甜、咸两个口味,甜的是玫瑰馅儿,咸的是葱花肉馅儿,外酥内软,唇齿留香,建议把两个口味都尝一遍。
?喜洲冰棍儿?
前两天在简途第2届巴士节现场,我吃到来自“鲜果鲜语”的水果冰淇淋时,不禁想起了大理喜洲的老冰棍儿。
有奶味、鲜花味和新鲜水果的,个人比较偏爱特色花味儿~
?喜洲素面?
喜洲的饮食是对“健康”有所追求的。素面特别养胃,味道比较清淡,在四方街上的喜洲味道翰林餐厅可以吃到。
吃惯了重味重料的火锅串串,喜洲的这些轻食更显得质朴自然。
?柴火鸡?
看着店家在灶头上将食材由生变熟地烧出来,没有放任何其他东西,油是鸡油,里面的配菜可以自己选择。外面一层黄色的是他们的玉米饼。
成都周边当然有很多柴火鸡味道也不错,而喜洲的柴火鸡随了整个镇子的气息,汤头浓郁鲜香却不齁人,配菜也多是清爽的豆腐和田间野菜。
当地还有很多其他有特色的云南菜,比如当地的洱海鱼,各种花炒蛋,土鸡汤,芝麻菜等等,有时间可以一一品尝。
当然,喜洲的“懒旧”还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村口师傅开的岁月感极强的理发店:
午后打盹儿的猫儿们,看上去很是安逸。
▲简途造物·“奇Miao旅行”公益日历就pick了好多喜洲的猫儿呢~
这里的人很善良乐观,无论遭遇了什么,到这里都有一方归宿。
▲流浪汉与流浪狗,是彼此最温暖的陪伴
去风花雪月的大理喜洲,
感受怀旧感十足的食物和建筑、
带来的久违温暖。
戳阅读原文
预定安享古早味的巴士风光
鱼涩涩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w/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