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我校滇西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正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挂牌成立。学校党委书记段林为研究院授牌,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华为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聘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莉任首任研究院院长。学校党委副书记王红武主持仪式。
段林指出,学校经过40余年的发展,逐步汇聚了一批有眼界、有情怀、有学识、有进取的高层次学科专业人才,在学科建设、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校也由设置之初的教学型逐步转化为教学科研型学校,具备了一定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研究院的设立是为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搭建科研平台,助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正显得越来越重要。滇西地区地理气候、民族种类,社会发育形态、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等多元多样,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同时也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段林要求,研究院要以此为契机,集聚学校大批有志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教师,秉持科学精神,摒弃浮躁功利态度,静心思考、明确方向、选准切入点,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单向向综合逐步演进,逐步形成一批有层次、有水平、有实效的成果,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学校各部门要集中思想、集中精力,要以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有利于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目标导向,围绕部门职责做好服务。各学院、科研院所摒弃偏见和私心,切实探索协作配合机制,加强合作。为学校建设本硕博办学体系完整的区域性高水平综合大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会上,学校副校长褚远辉宣读学校关于成立研究院的批复和学校批准成立滇西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创新团队的相关文件。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金元作表态发言,刘莉介绍研究院和创新团队情况并作表态发言。
滇西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的为贯彻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学校学科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研究院。研究院将以学校学科为背景、专业为优势,力争经过3-5年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将研究院建成服务于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关于民族区域治理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端智库。为助力滇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支撑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办、科技处、人事处、研究生处、体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民族文化研究院、文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艺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全体教授、博士参加了授牌仪式。
作者:张志军
编辑:张海蒙
责编:王平
校对:王平
终审:刘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