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图播放视频(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
6月19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布了年第一批“云岭楷模”,大理州南涧县原扶贫办主任汪德芬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
汪德芬在发布现场分享自己的扶贫故事
右二为汪德芬手持“云岭楷模”荣誉证书
云南日报记者李秋明摄
汪德芬,中共党员,年任南涧县扶贫办主任,年1月退休。十七年坚守扶贫一线,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彝乡扶贫事业上,走遍了南涧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用敬业诠释了扶贫干部的角色与荣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基层干部的使命与担当,筑起了党和群众血肉相连的桥梁,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汪大妈”。先后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扶贫开发先进个人”,被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个人”。“云岭楷模”汪德芬
南涧县原扶贫办主任
早在4月16日至17日,由大理州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省、州媒体采访团就深入到了南涧县采访报道汪德芬同志先进事迹。
在两天的时间里,采访团通过听专题汇报、与汪德芬同志及其同事座谈,深入到乐秋乡乐秋小学、下大湾、虎街,公郎镇凤岭村委会大乌木龙,南涧县罗伯克茶场采访,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汪德芬同志的事迹。
“汪大妈,你跑遍了全县各个村落,非常了解民情,为群众做了那么多实事,我太佩服您了,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采访中,来自大理日报社的记者杨一薇动情地说道。
“汪大妈对茶场的帮助太多了,说都说不完呀!”在罗伯克茶场采访时,84岁的罗伯克茶场场长李正林说道,“她是全县人民的汪大妈!”
“汪大妈,是这样叫出来的”
“那年我做生意,去巍山卖牛羊,走了5个多小时的山路,晚上11点多钟回到家。媳妇已疼了两天,生不下来,家里人找来了汪大妈。汪大妈说,‘有我在,不用怕,你先去睡。’那天是年的正月十八,凌晨两点多钟,娃娃就生下来了。”乐秋乡乐秋村委会构皮园村6岁的村民祝绍井坐在村委会的院子里,回忆起女儿出生的场景时,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汪德芬为他女儿接生的情景,“汪大妈接生后,还传授了接生技术,我媳妇后来还帮别人接生了5个,其中一个还生得双胞胎呢。”
那年,汪德芬刚从大理州妇幼保健院培训接生员回来,第一次去高寒贫困的彝族村寨新常村接生,就碰到了一位胎位不正的产妇。当时车路不通,也没有电话,从产妇家到乡卫生院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孩子终于生下来了,母子平安。
年到年间,汪德芬先后义务为山区村民接生了60多个孩子。“汪大妈”这个称呼也就从那时叫开了。
“汪大妈,是这样‘炼’出来的”
4月17日中午,汪德芬回到阔别0年的乐秋乡上虎村委会。当天,正好是上虎街天。采访团与汪大妈行走在大街上,许多群众看到汪大妈都热情地和她们打招呼。
76岁的老奶奶罗培升看到汪大妈,高兴地握着她的双手,用头顶在她的胸口撒娇:“0年不见了,汪大妈,想你了!”
春城晚报记者秦蒙琳摄
一个老奶奶叫比她年龄还小的人为“大妈”,显然,这里包含着多少敬意。看着老奶奶与“汪大妈”拥抱在一起的场景,记者们纷纷按下快门。
当天,乐秋乡麻栗村委会老果苴村村民吴朝良、罗培升夫妇在街头巧遇曾帮助他家发展核桃产业脱贫致富的“父母官”汪德芬,夫妻俩喜悦地告诉汪大妈:“现在我们日子好过了,家里还栽上了苹果树和梨树。我们一直想带点核桃给你尝尝!”
看到如此动人的场面,来自云南日报的记者黄兴能感慨道:“看看街上那些群众那么热爱她,就说明汪大妈为民办了多少实事呀!”
一路山水一路歌,一路艰辛一路甜。作为一名干部,“汪大妈”就是不断地在为贫困群众排危解难中“炼”出来的。采访中,汪德芬多次说道:“我就是爱往村里跑!”就是这个“爱往村里跑”,“炼”出了汪大妈。
那一声声亲切的“汪大妈”的叫声,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她多年来工作的肯定。多年来,她行走在彝乡大地上,用脚步和汗水,敬业与智慧,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上。
汪德芬当过村长、赤脚医生、接生员,她也当过村公所主任、乡长,她是大理州第一位县(市)女扶贫办主任、也是全州任职时间最长的扶贫办主任。
多年来,她走遍了南涧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扶贫济困、培植产业、新建学校,她用敬业诠释了扶贫干部的角色与荣誉,用行动践行了基层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汪大妈:胆量足,敢担当,能吃苦”
年,汪德芬刚刚担任南涧县扶贫办主任,就碰到了一块“硬骨头”:国家扶持群众消除茅草房、垛木房、叉叉房,全县统计后拟上报户。汪德芬越看这个数字时,越感觉不对劲,一个乐秋村委会的苗族村的茅草房都超过户,全县怎么可能只有户?
全县统计后拟上报户,在审核这个数字时,汪大妈感觉不对劲,就拿她任过乡长的乐秋乡来说,一个乐秋村委会的苗族村的茅草房都超过户,全县怎么可能只有户?她马上带领扶贫办工作人员,分成3个组下乡调查核实。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走遍了全县80个村委会将全县多户茅草房、垛木房、杈杈房、土毡房和无房户全部上报,从上级扶贫部门争取到扶贫资金多万元。这是南涧全面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最大的一笔扶持资金。千百年来,南涧县广大村民盖自己的房子第一次得到政府扶持,家家推倒茅草房重建大瓦房,个个老百姓都非常高兴,汪德芬一进村就有人喊:“汪大妈,我家有新房子了,多谢你!!!”。
“汪大妈这个人,胆量足,敢担当,能吃苦”。座谈中,和汪德芬共事了17年的老同事何崇益这样评价道。
乐秋乡的乡亲们对她的评价是:“生汉子,像个男人一样干事情”。“老百姓的疾苦你最认得,要怎么帮老百姓你最知道。”
戴着草帽、拄着一根棍子的“汪大妈”,是汪德芬进村入户调研时的形象。在大乌木龙改造前,她在下乡归途中,一个人走进该村调研,村民们看到她的模样,问道:“大姐,你是来买猪的吧?”
她说是呀,我是来买猪的。就这样,她走进农户家,了解情况,以后,又多次到该村调研,召开群众会,最终,当初没有进村公路、卫生极度脏乱差的一个村庄被改造成进村有水泥路,村中有保洁的美丽村庄。
村庄变了样,村民们都将她当作是“仙女下凡”来帮村民的。4月17日,站在大乌木龙观景台上,凤岭村委会主任杨耀武说道。回忆起当初村庄改造的场景时,他说,汪大妈前后来村里8次。
在她担任县扶贫办主任期间,累计争取到扶贫专项资金5.49亿元,实施多个“千村推进”、小康示范村、重点村、扶贫安居工程等。
如今,“汪大妈”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她和她的同事们用汗水换来的成绩为南涧县的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正是在这些基础上,才跑出了如今的南涧脱贫攻坚的“加速度”。
通讯员:杨梁
南涧融媒体中心杨训波沈嘉彦
大理广播电视台杨桂军整理编辑
部分内容来源:云南扶贫热线
大理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扫黑除恶节目预告由大理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州政府新闻办和大理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每周一期的扫黑除恶系列访谈节目。6月5日,第七期节目邀请大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做客大理广播电视台FM10.7直播间,就市场监管部门结合行业治乱,加强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市霸”“行霸”等黑恶势力,有效净化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作介绍。
节目播出时间:每周二上午11:30——1:00首播,下午:00--:30重播。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