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梦:到一个安静美好的小地方,开一家小店,就这么慢悠悠地晃过这一生……
不过,你真的确定这些是你想要的吗?
作者:没故事的J小姐
1
我一个女文青朋友年前卖了苏州的房子,去云南大理追求她的文艺梦想去了,她说去随便开家精致的小店,看阳光斑驳的古城,路上有安逸的行人和猫,偶尔写写字,跟来往的游客聊聊见闻,听听他们的故事,余生就那么闲散慵懒地活下去……
她跟我坚定又充满憧憬地描述这一切的时候,我有种想哭的冲动,从内心里佩服她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高收入高压的工作,抽身于城市的车水马龙,为了自己的理想中的生活不顾一切。
送别的时候她跟我说:以后可能不会常联系了,但我会把有关你的一切都写下来,寄给你看。
我有点黯然伤神,对她说:等我空了,去丽江找你!她笑容发光“只要你想空,就能空下来的!没那么多身不由己”
我以为再见她时,会是在大理的某家小店里,细碎的阳光在她的头发上跳跃,一袭清汤寡水的长裙笑颜如花。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四个月以后,再见她依然是苏州火车站,灰蒙蒙的脸色满身疲惫。嘴角挤出一丝笑容对我说: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她又重新投身了城市的繁忙之中,她说:存在于你想象之中时,你会不停地去美化它,当你得不到时,你就会不停地给自己的想要加注,继续美化它,无限地扩大那种美好,等你真的去实现它时,也许等着的就是死水一般的无聊。
然后听她描述这四个月在大理的种种,经常的停电、有老鼠的房间、吃不惯的食物、沟通不了的人等等,这时我也冷静了,思考了良久忍不住问了她一句:
“会不会并不是理想和现实的问题,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你以为那是你毕生追求的生活状态,其实你需要的仅仅是个对现状不满的短暂的避世?去度个假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当成了一种人生?“
3
我工作中常遇到一些以为很了解自己需求的姑娘。我会为一个对自己形象有更高追求的姑娘提供她的全套形象提升方案。
给她们每个人从形体、妆容、发型、搭配的具体方案、也有些姑娘千里迢迢的从远方赶来,带着满满的追求更好自己的诚意。你给她减肥的、矫正形体的、护肤的、穿搭的等等具体方案,她们觉得内心的需求已经被填补,很满足。
但后来呢?事实有很多人不会具体地去执行,拿到了一套报告、拿到了几套服饰,就又回归原来的样子了,就像这种追求从未有过。
所以这种情况内心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其实是缓解自己的焦虑,而不是真的追求更美好、拿到了解决方案,焦虑就缓解了。如果真实需求是更美好,那么必然会去执行方案。
4
最好操作的方法就是直面自己的“血海深仇”。
当我们把内心的痛苦挖出来,也许对应的真实需求就会明朗起来,如果我们确定了真实的需求,也许很多痛苦也变得无谓,我不知道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总之我认为想方设法验证自己追求的是不是内心的真实需求,是最重要的事。
走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看一看,你现在为之沉迷的,是真实的吗?
那个你深爱的人,你确定不是因为你需要陪伴和照顾?
那个准备开始创业的你,确定不是只想逃离无聊的职场?
你朋友圈转的健身减肥方法,你99%都没有甩开胳膊做过;
你转的旅游攻略,你99%不会背包去走过;
你转的励志哲理,你99%不会去践行;
你转的精致生活需要断舍离,你99%的多余东西都没扔过…
那个存在于你渴望里的身材窈窕、文艺洒脱、生活精致美好的你,在原地捧着手机,一动没动过。
所以这一切你当时以为的真实需求,都是真的吗?”
关于作者:没故事的J小姐,量身搭配购衣平台「自发光ing」创始人,从明星服装师华丽转身为给懒人提供量身搭配的创业狗。专注臭美,偶尔写字,愿每个人都有合适的衣服和合心爱情。
二、我卖了北京的房子移居大理后......文:宽宽
我一直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比如,这一轮举国谈论了大半年的房价飞涨,我很晚才觉察到周围人的异样。怎么每个人都在谈房子,就连平常看的一些安贫乐道的公知们写的公号文章,都忽然间画风突变,弥漫着焦虑、愤恨,还有捶胸顿足地教导大家“赚钱的重要性”。
当然,也因为对时局的后知后觉,我在去年年初,兴高采烈地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举家移民边陲小城大理。
买我房子的是一对大学教授,孩子大了,卖掉自己原有的一套小学区房,再贷款两百多万买下我的房子。
然后排号预约过户,等待买方申请贷款,直到我拿到房屋尾款,已是9月。
这期间,我搬家,用时髦的话叫“逃离北上广”,用卖掉北京房子的首付定金在大理买了一套能看到苍山洱海的大房子,有大大的露台,和在夜晚能躺着看星空的阳光房。我计划用卖房子余下的钱给孩子存一笔教育金和我的养老金,从此断了后顾之忧。
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手忙脚乱地适应新生活,认识各路来到大理的新移民,体验每天不用看雾霾数据随时出门的美妙感受,去有机农场买刚摘下的蔬菜。
每日晚饭后,在苍山脚下的林间,在深蓝色的星空下散步,我觉得我能想象的最好的生活,不过如此了,几乎就要认定,我就是人们说的那种人生赢家了。
然而,这平静的一切,却被我的房屋中介“主动的安慰”打断了。
“姐,买方的银行贷款这周就批下来了,贷款的人太多了,批的有点慢,你别太难过了啊。。。”
“等等,我为什么会难过?”
“哦,您不知道啊,哦,那您当我没说,省得您闹心。”
“说!”
“哦,就是,就是您那个户型的房子吧,我刚卖了一套,比您卖时涨了两百多万。”
……
唉,怎么说呢,我自认是个情绪十分平和的女子,可那一刻,心里翻涌而上的酸水,让我连着咽了好几口才压制住。
谈不上悔恨,遗憾,焦虑,这些都没有,只是意难平。
不平的是什么?是你跳下一趟奔驰的列车,然后眼看着列车驶向繁华,抛下你遗世独立,感受一种世间的一切繁华都与我无关的悲戚。
接下来三天,我着了魔一样在心里一遍遍换算着,两百万可以用来做什么。比我给娃存的教育金还多,可以在大理再买套房做民宿也好,可以环游世界,可以捐一所希望小学……我忘了这两百万从不曾属于过我,我确定地认为它是我得而复失的。
久难平复的心绪,驱动着我去注意身边的人,他们的生活或心情,有没有像我一样被房子改变。
我惊讶地发现,怎么好像所有人都在难过?
在聚会上,当大家热闹地谈论房子时,无论怎么砸锅卖铁都买不起房的年轻刚需,常闭口不谈,神情中有一种平静的绝望,我几乎要担心下一秒就会看到他掩面低泣。小房子换了大房子的,背两三百万贷款的司空见惯,像赌徒一样,把赌注都压在房价不停上涨的期待里,看得见的未来不敢辞职不敢移居不敢任性。
当然还有像我这种早早把房子卖了错失大涨良机,在可见的未来再也买不回来的,几乎是全场默默同情的对象,我都快要听到他们在心里与自己的处境做一番对比后暗暗欣慰的声音了。
无论职业如何,地位如何,手中可支配的金钱数量如何,每个人心底,都潜藏着一种害怕被时代抛弃,害怕在日出月落中就悄无声息变成穷人的恐惧。
“中产阶级最大的焦虑,就是害怕跌出自己的阶级。”在这一点上,我们整齐划一地具有了成为中产阶级的资格。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套房子再值钱也只是个账面数字,除非卖掉房子套现,离开所在的城市,换到房价差巨大的小城镇,过一种归于平淡的生活,大多数人并没有脱离轨道的勇气。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人人生开挂,在合适的时机买下几套房子,又在合适的时机卖掉几套,套现离场,出国或移居小城,去过想要的生活。他们一般都很精明,总会在一线城市留一两套继续增值,备着给孩子上学住,以及赚取租金。
如果呆在北京,我恐怕一辈子也无缘认识这类被称为人生赢家的人。但搬来大理后,邻里邻居的,我竟然发现了不少这个类型。
我以为,他们是举世羡慕的对象,凭借善于抓住机会的敏感和聪慧,一举改变命运,成为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主人。最关键,他们是在三四十岁正值壮年时,就拥有了退休的资本。
我无法控制地流着口水窥探他们的生活。
他们不用再做事,每日主要日程是散步、发呆、逛吃、养生、会友,以及游览青山绿水。日复一日,我在他们眼中捕捉到一种安享晚年的寂寥与无奈。闲得久了,他们不再能淡然以对时间的荒原,我悲哀地发现,自由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与繁忙焦躁的日子过久了,结果一样都是厌倦。
于是,他们有的开起了咖啡馆、客栈,有的不计投入地装修完一套房子又装修一套房子,常年朝九晚五地往返于装修工地与家里。也有的致力于花钱回馈社会,在小城各种机构的追捧中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
他们把曾经奋力卸下的枷锁,又一件件戴了回来。
观察他们的生活,竟能获得一种疗愈的力量,看到人生这出剧的荒诞之处,会让我因卖力演出而起伏不定的心绪平静下来。如果人生的追求系于外境,心随境转,那么闲适时想忙碌,繁忙时想避世,这一生的日子就在这样的兜兜转转中消耗殆尽。
在我有限的见识里,有两种人面对外境的大风大浪还能心如止水。
一种是我每天在路边见到的小摊贩,与我相比,他们是赤贫者,守着一个麻辣烫或烙饼摊维持全家的生活。与大多数人善良的人们一样,我看向他们的眼神里,总带着同情。
每天路过的次数多了,我看到女人会在忙完晚上的活后,用手机小声放着音乐在路边独自跳广场舞,一脸旁若无人的陶醉。我看到卖水果的夫妻,在租的水果棚里,搭起一个高高的木盒子当卧室,半上午我去买水果,说话时看到男人对我做出小声点的暗示,一脸温柔指指高高的木盒子,那里面是他的女人在睡懒觉。
他们背后的心酸我无缘看到,可我身边很多看似过得不错的朋友,他们背后的心酸我也无缘看到。表面上看,这两类人没有谁比谁更幸福。
还有一类人我认识很多,他们有的是做陶的,有的是画画的,有的做茶,设计衣服,各人技艺不同,都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相同的是,不论房子多大,工作室在闹市还是山里,他们每天专注的,就只有手头这一桩事。对于未来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能无限接近自己所在领域的大师级境界。
我跟他们说起自己卖房子的遭遇,抱怨损失了一大笔原本能让我接近财务自由实现理想生活的钱,他们白我一眼,不痛不痒地丢来一句:就算财务自由了,每天过得又有什么不一样?
在他们眼里,房子贵还是便宜跟自己毫不相关,反正有地住,有茶喝,余下的那点精力还不够琢磨手里的这个手艺呢。
想想也是,如果你很确定自己想过的生活,还有一件能打发余生并乐在其中的事可做,就算忽然中了乐透,每天不还是这样子过。
人生大多数东西,没得到时以为得到了该有多幸福啊,可真得到了又觉得不过如此。在想要的欲望和得到后的无聊之间不停切换,一生就过完了。
还有少数人得以跳出这套路,其中有一位,半生沉浮之后跟我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世,除了修行,别无他路。
深以为然。
延伸阅读:
一位30岁的腾讯单身妈妈:离开北京三年,我后悔了,肠子都悔青了文/:孟婆来源:孟婆説
每年春节前后,总有一波逃离北上广的呼声,而我,作为一个两次离开北京,并且已经永远离开、在可预见的几年内也不太可能回北京、以后恐怕更没有机会回到北京生活的人,想说一句,离开北京三年,我后悔了,肠子都悔青了。
1到01年,我在腾讯工作,税后收入过万,工作内容是我极其喜欢也很擅长的内容编辑,领导非常照顾我,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可以说,那是北京对我最温柔的时间段。
但我在01年1月坚决离职了,离职的理由,与大多数逃离北京的人理由差不多:
经常性的雾霾让我恐惧健康,但最可怕的是拥挤的地铁站,当时我住在昌平地铁站,每天下班后,从知春路到昌平,要坐30分钟地铁站,出了地铁站之后,再坐15分钟公交车到小区门口,然后回家。
阴冷的冬日里,每天晚上下班后,挤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里,我觉得自己的生活简直毫无希望,人挤人双脚悬空都不会摔跤,夏天要忍受各种奇怪的味道,冬天地铁里热出了地铁冷,出地铁后坐公交车,等了一次又一次,公交车始终爆满,我每天都想省钱坐公交车,但每次都被吓呆了,只能打黑车回到住处,第二天早上,再冒着寒风去挤公交车,如此循环,日复一日,每一次,赶地铁的时候我都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我为什么留在北京?我在这里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知春路附近的房子,条件稍好的次卧,也都要-左右,我舍不得花钱租房子,希望能攒点钱,于是,我住在回龙观地铁站,有时,我会打车去霍营地铁站,从天桥上看着地铁站口密密麻麻排队的人群,又再一次感到绝望。
而我租住的房子是个三室一厅的次卧,另外两个房间是两对情侣,如果下班回家早,我得排队洗澡;早晨上班时,又得排队刷牙洗脸,在不足3平米的卫生间里,我常常问,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质量生活?
在地铁里,公交车上,也时常看见穿着高跟鞋、妆容精致的女孩,我常暗自揣度,不知是哪家公司的妹子,她们大都看上去很高傲,很年轻,有资本,在公司里,或许也是中层管理干部,但是,下班之后一样要挤地铁,哪里有丝毫尊严可谈?
为了避开高峰期的地铁,我偶尔晚下班一小时,这样,回到租住的房子时往往已经十点多了,天上一轮冷清的月亮,照着被风吹得睁不卡眼睛的我,我总是问自己,赚钱,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享受生活,为了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吗?那我这样算享受生活吗?假如明天地球爆炸了,我甚至不能陪伴我的孩子,这难道就是我想要的?
于是,无论领导怎么劝我,挽留我,我还是决意辞职。当时,我的领导苦口婆心的说,你再工作两三年,熬一熬,就能买房子,到时候有了北京的房子,再把孩子接过来,生活就会好多了。
而我满脑袋只有一个念头:no,这样的生活再坚持3年,我会崩溃的。
于是,我忍受不了北京地铁的拥挤,我不愿承受北京租房的高房租,我选择离开。
但我仅仅离开了一年多,就又回来了。因为,我想念北京的朋友,想念北京随时可以看话剧,电影,想念每周六小西天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电影讲座,想念簋街的龙虾以及和朋友们深更半夜吃着龙虾撸着串聊着电影小说剧本的无话不谈,想念北京更宽容更美好的陌生人社会。
年,我在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任社区运营经理,也在知春路,那时,我发誓再也不要挤地铁,宁愿在公司附近租房子,我和两个朋友合租了一间主卧,上班距离公司步行5分钟,再也不必挤地铁了。
但是,这一次,我也只待了不到一年,就再次逃离了。
这次,不是因为挤地铁(事实上,我几乎不挤地铁了,出行都打车),也不是因为租住环境,而是因为,梦想。
是的,你没看错,为了梦想。
当时我的薪水+稿费,大约每月收入3w左右,但是,非常累。几乎是7*4小时无休待命,做过运营的小伙伴都懂,总裁一个指令,就得立即执行,而我除了工作,还在写小说,每天下班后写一小时,周六周末写,越来越累,后来我又开始怀疑人生:难道我这么拼,只是为了赚钱?
最后我觉得相比赚钱,我还是更喜欢写小说,我想完成自己的写作理想,而工作已经不允许我继续写小说,我必须在二者之间做一个抉择,我选择了理想,选择放弃工作,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结果呢?
结果就是3年后的现在,我不得不想方设法去广州买房,因为,北上广深四个地方,惟有广州的房价是我勉强能搭上车的。
当年我以为理想大过天,后来,我却发现,并不是离开了北京,我就能完成自己的写作理想,逃离压力,逃离世俗,不会让你成功,只会让你变得更狭隘。
当我选择逃离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在承受的痛苦时,我曾一度以为自己成功了,而事实告诉我,只不过是“看起来逃避了该承受的痛苦”,而早晚有一天,你本该承受的,会加倍加诸于身。
离开北京后,我在老家买了房子,心想我一个写作的人,在哪儿都可以写,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创作,结果却是,买了房子两年,至今没有不动产权证,因为小县城里有关部门互相扯皮,搞不清楚如何办证;去办理身份证、各种通行证,他们一脸高冷加恶声恶气,在一切都靠熟人关系的“人情社会”里,我格格不入,像个异类。
我也没有朋友,我怀念在北京时,遇到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的话题围绕着电影,小说,剧本,创作,我能清晰感受到整个行业的脉络。而回到老家,你知道的,有能力的人,都不会留在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地方。
小区里的人三教九流,孩子在楼下玩,跟小区的小朋友学了一口脏话回来,他高高兴兴拿着游戏机下楼分享,别的小朋友认为他在装逼;小地方的教育水准,则只认分数,我希望培养他一两种兴趣爱好,但没有一个靠谱的培训机构。
而反观我腾讯前领导家的孩子,比我家小朋友小6个月,但已经考了国家播音主持二级证书,从小学习迪士尼英语,老师是外教;画画很赞,身为漫画家的大熊认为那孩子美学素养很高;情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各项素质均已远远超出我家孩子的水平。
如果我继续留在四线城市,在大概率上,我领导家的孩子,将来无论是能力、个人素养,魅力、各项水准都远远将我的孩子甩在身后,除非出现奇迹,除非我的孩子将来智力超群成了科学家、或者他踩狗屎运成了当红小明星而且闭着眼睛一集万,否则,我不认为我的孩子能够超越领导家的孩子,这还仅仅只是财务方面。
如果你说,这不叫输在起跑线,那我也无话可说。
如果你说,输在起跑线不可怕,那我想问问你,为什么我们不能留在北京,而北京人的孩子一出生就可以?这就是最近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阶层,正在固化。
如果你说,孩子需要的不是大城市的人文环境,是父母的陪伴,爱护,教育,那我只能说你太天真,你怎知道一线城市的父母,不能给孩子关爱和陪伴?甚至,他们的教育质量,他们给予孩子的爱,要比我给的更好,因为,父母的能力、智慧、比我更高,他们解决孩子问题的能力,显而易见,也比我更高明。
年前,我们带着孩子去广州,是由广州日报发起的全国友好人家活动,接待我们的家庭,是一对双胞胎家庭,双胞胎姐妹9岁,古筝9级,待人接物极有素养,父母谈吐不凡。
我和大熊深受刺激,仿佛这才醒来,终于不得不承认,在一线城市里,你每一天所感受到的外在环境,你的见识,你所认识的朋友,你在行业里的能力,逐渐形成了一个人的性格和魅力,而四线城市里,封闭狭窄的环境,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封闭。
3你不懂一线城市的高房价,自然也不懂一线城市的好,你只看到一线城市道路拥挤,生活成本高,却看不到一线城市资源更广,机会更多,你在一线城市里,也将活得更坦然。
你离开北京,以为自己远离了高房价的捆绑,却不知道,你正在丧失一线城市的资源、环境,在北京,你可以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而生活,而在非一线城市,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你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除了房价略低。
你省了高房价,但你付出的,却是其他更多你看不见的、隐形的成长。
而我现在开始愈发相信,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北上广,他只会越活越好,因为,北上广给他成长的机会;而非一线城市,成功可能只要你有人脉关系,只要你长袖善舞。
当然,在北京也有这种人存在,而且往往活得更好,尤其互联网行业,会忽悠投资人的少女总能快速获得资本青睐,但我想说的是,北上广深,给了任何人以自己意愿生活的可能,只要你愿意付出代价,你总会有所收获。
北京,像是一座充满魔力的城堡,它真的可以实现你天方夜谭般的愿望,但也可以将你无情打落底层,让你看清楚社会的残酷,它有最美的一面,也有最现实的一面,而这都是北京。
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全中国只有一个首都,北京。
全中国14亿人口,还不包括外国人士,有多少人,挤破了头想要留在北京,留在这片充满奇迹的地方,所以,那些无法留下来的人,注定将被驱逐。
附: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1、网友马不理:
没错。
在北上广,吃的贵,住的小。再繁华的世界,却没有属于你自己的一点空间。
无数次回老家,看到老家的朋友们过的越来越舒服。房子便宜,车子不用摇号。结婚生子,近在眼前,于我却遥遥无期。
甚至城市建设和配套,发展得也很好。许多二线城市与北上广相比,只有多和少的区别,没有“有”和“无”的差异。
经常看着自己不够北京三环一个厕所的存款数,想着如果回老家,至少也是有车有房不啃老的成功青年了。
必须承认,许多二三线城市过得比北上广舒服。舒服太多。太多太多。
我不回去只有一个原因:目前为止,活得舒服不是我最重要的事情。
、网友跋涉光年
我有个发小,问他为什么留在气候差的北京。他说:“黄沙万里觅封侯。”
3、网友小岩井
城市里有人,形形色色的,很多人。而我们总能在其中,找到同类。
回到家乡,也许有亲人,有熟悉的环境,有安逸的生活。
可是和最亲的人不能相互认同的感觉真的好难过,也许大家都尽力了,却仍然不在同一个次元里。
你喜欢的你追求的你认同却不被身边人接受,这种平静的生活,反而令人绝望。
大城市困住了许多人,有时候在一个城市呆久了,总会有想逃离的冲动。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虽然平凡但也不缺幸福的细节来充实生命。只因为,这里总能找到,那么一些懂你的人,知道你的梦想不是笑话,你的坚持总有价值。
所以能困住你的城市啊,一定含有你愿意被困住的成分。
人生大多数的选择,无关黑白是非,无非是心里的那杆称,往哪里倾斜地多一点。
然而大多数的我们,即使想逃离,也会被城市困住。
只因我们相信,离开这些同类,我们可能无处可逃。
作者简介:以码字为生的单身妈妈,期望以文字治愈你灵魂的伤痛,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陪伴彼此前行,写过十几本小说,也是最活跃的两性专栏作家。白癜风诊疗目标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