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奋斗人物:外公
关键词:40年专做棕棚床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九龙学校小学部五(2)班蒋钰萱
指导老师:吴梦丹
“人这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外公时常这样说。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诠释。
我的外公是一位棕棚床老匠人,在这一行一干就是40年。
外公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从懂事起,他就帮着家里养鸭放牛补贴家用,不到15岁,他就走出家门做起了棕棚床学徒。
“包吃不包住,没工资,还要给师傅家做家务。”外公说,“我们那个年代的农民,像我这样没文化,没有家境的人,常常会被人看不起。但有门手艺傍身,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为了谋生,我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累坚持来回20多里路拜师学艺。这一学就是三年啊!”
做一张棕棚床,一个人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理棕绳、刨木料,角落堆满了绳子和刨木花儿。外公用斧头打床架,再慢慢儿钻孔。严谨,仔细,认真是每一位合格的棕棚床师傅不变的信条。
“我做的床,一张可以睡上好几代人啊!”外公每次说起他的手艺总是这样自信。我经常静静地看他穿棕绳,挑起,拉上,一钩,一锤……一根根粽绳总会自如地在外公手中穿梭前行。没过多久,一张密密的,结实的棕网就出现在我眼前了。经过多次精心打磨,一张棕棚床大功告成了!而外公那双粗糙生茧的大手上裂开的痕迹也更深了。为什么外公这么好的手艺不出去闯荡闯荡呢?“我哪都不想去,就想在温岭好好做手艺,让乡里乡亲的都能睡上最舒服的棕棚床!”他憨厚地笑笑,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瞬间,我觉得这冷冰冰的棕棚床似乎有了温度,它们都变得暖暖的了。
“可以睡一辈子也不会坏的床”成了外公的自信和底气,也让他成了十里八村人们口中的那位“好师傅”。慕名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外公靠这门手艺不仅养大了5个孩子,还把孩子全都送进了大学。
和棕棚床一样,外公的性格里有种坚韧和执著。棕棚床生意红火后,好多客人提议外公多招熟练的工人提高生产速度。“工厂式制床是做不出真正好床的!”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但我们一家人都知道,这份孤军奋战式的全手工制造,才是外公最看重的。
21世纪后,席梦思床以华丽的外表、柔软的触感而大行其道,逐渐取代了样式简陋的棕棚床。面对时代的变迁,外公依然在守着自己的棕棚床店,因为他依然坚信“人这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02
奋斗人物:爷爷
关键词:从货郎担到小卖部,再到超市
货郎陈的小康路
温峤小学五(4)班陈欣
指导老师:陈旭燕
“布——隆——咚,布——隆——咚——”每到一个村子,拨郎鼓声就会响彻一方。不一会儿,货郎担前就围满了大人小孩。“来一包针线”“我要那朵红色的绢花”“麻花一包”……“好好好,这是您的针线,一毛钱;这是您的绢花……”年轻的货郎乐呵呵地忙着生意。
这个年轻的货郎哥就是我的爷爷。上世纪80年代,20多岁的他不论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每天挑着担子,走村串乡。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麻花麻糖、洋布火柴、锅碗瓢盆……爷爷的货郎担里应有尽有。更因为爷爷为人实诚,待人热情,“货郎陈”在附近十里八村都有着响当当的名号。就在这“布隆咚,布隆咚”的拨浪鼓声中,爷爷维持着一大家子七口人的生计。
时光的年轮驶入了九十年代,日益活络的思潮冲击着中国的乡村城市。镇上大大小小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那各色各样的铺子里的货物就更齐全,更时新。货郎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老话说得好:“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后想”。三十出头的爷爷撂下了货郎担,用几年来积攒的辛苦钱在镇上盘了个铺面,开起了小卖部。比起货郎担里的货品更丰富,更新颖。爷爷仍然遵循他的实诚经营之道,小卖部的生意也蒸蒸日上。家中的石板房也被翻新成三层砖瓦房,在90年代,我们家的那两间三层砖瓦房可以说是全村的标杆性建筑。
新千年的曙光照耀着温岭大地时,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悄然兴起,那就是超市。超市的兴起,让爷爷的小卖部生意日渐艰难。看着超市越开越多,年近半百的爷爷的脑子也在不断地转动着,“树挪死,人挪活”,温岭大大小小的超市能这么红火,经济相对落后点的地方应该还有商机。于是,爷爷背井离乡,去了隔壁县的经济开发区开起了超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店面是原来小卖部的几倍大。果然这一新颖的经营方式也吸引了邻县人。再加上爷爷的实诚经营之道,爷爷的超市生意日益红火。这不,现在,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爷爷超市的货品在网上也打开了销路。也正因如此,前几年,我们家已经搬进了镇里的新楼盘。
货郎陈,我的年过花甲的爷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家子的小康路。
03
奋斗人物:奶奶
关键词:教书育人
我的家庭奋斗史
锦园小学六(1)班江楠
我的奶奶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她教育很多学生,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奶奶刚当老师的时候,教书的条件可比现在差远了。学堂办在破烂不堪的老庙里,老师们也没有办公室,无论干什么都是在教室里。每到冬天,外面便飘起鹅毛大雪,刮起刺骨的寒风,大雪便从屋顶的瓦片缝隙钻进教室,一点点堆积起来。奶奶站在讲台上,用粉笔记着板书,粉末飞扬,白色的粉尘漂浮在冰冷的空气中,于门外的大雪也有几分相似……
奶奶没有因为艰苦的环境而退缩,她每天都在努力奋斗着。白天站在教室里教育学生们,到了黑夜时便点起煤油灯坐在讲台上批改学生们的作业。正是因为她的努力,才培养出了许许多多出色的人才。
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可惜上天没有优待她,当时粉笔的质量不好,奶奶因为吸入过量的粉尘,患上肺癌不幸病逝。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人,我的奶奶仅是其中一人,可能是尽心尽力打扫城市的环卫工人,可能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也有可能是出海打捞的渔民……大家都在为美好的生活与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04
奋斗人物:太太公、太公、爷爷、爸爸
关键词:四世同堂、精神传承
坚韧不屈,奋发图强
大溪镇潘郎小学六(6)班王瑞涵
我家现在是四世同堂,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但是,祖辈们的创业史却是非常艰辛的,下面就从我的太太公说起吧。
我的太太公生于清朝晚期,幼年父母早逝,剩下太太公一人寄宿在他舅舅家里,直到二十岁才回到自己原来的家中,此间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坚持与命运搏斗,不仅坚强地在困苦的童年岁月里读完小学,还练就一手好字,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长大后,凭借精明的头脑,他从事粮食经营,做到集市中无他便无今日粮食价格的地位。后来,太太公挣得十亩粮田和三间楼房的家产,跻身为当时的“富农户”,成了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典范。
太太公年轻时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就有了太公入赘。太公是个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农家孩子,后经人介绍和太婆结婚。一场“土地革命”拿走了太公家所有的田地,只剩下一间房子。太公老实、本分,勤劳吃苦、热心助人,又凭借自己山里人强壮的身体和勤劳的双手从山里砍柴去集市里卖,勉强撑起了这个家,养大了三个儿女。后来,他开始走街串巷卖米面,一直做到八十多岁。
说起我爷爷,在我的记忆里却找不到他,因为在爸爸二十岁的时候,爷爷就因病去世了。爷爷的一生也是十分辛苦和不易的。他只读到小学毕业,随后,他就跟着太公去山上砍柴、拉柴。从小困苦的生活同样练就了爷爷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品质。他为人一样友善,对人同样亲切。尽管爷爷去世已二十多载,但我经常会听到村里
人提起爷爷,总是会听到他们夸赞爷爷的勤劳和友善。
我爸爸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因为我爷爷的病逝,爸爸不得不在高中毕业后就开始赚钱养家。他做过工人,也做过生意,他在没有爷爷帮扶的情况下,独自一人重新撑起了这个家。说起我爸爸,我只能够用严厉、务实来形容。对于我们姐弟俩从来都是“严”字当头。尤其是在我们的学习上,更加没有半点马虎。他常对我们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读书使人聪明。他也时时教育我,男儿当自强。一有机会他就会讲有关“读书重要”的例子和道理。
我从我的家族史中懵懂地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比如太太公和爸爸。也知道勤俭可以持家,勤劳可以致富,像太公和爷爷。我的家族史虽不像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这样的伟大和光荣,但也同样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光荣和梦想、失败和挫折同样珍贵无比。
05
奋斗人物:太公
关键词:参军、退伍后经营一家小卖部
我家的超级英雄
泽国镇逢儒小学五(3)班郑昊逸
指导老师:应盼芬
我的太公,是我心目中的超级英雄。年轻时候的他,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参加过玉环岛战争。现在太公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但我依旧能从他坚挺的背影中看到他当年的英姿。
我的太公,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那时候,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出生在那个年代的青年,心里都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我的太公也不例外。在十几岁时,他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余寇在玉环岛附近作祟。我的太公跟随部队来到玉环岛作战。在一次对战中,太公的眼睛不幸受伤。失去了一只眼睛的太公,没有一丝后悔,因为他靠着自己的力量与战士们一起守卫了玉环岛,给玉环岛人民带去了安宁的生活!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现在太公已经退伍了,但他仍然保持着军队里的良好作风。每天早上起来,他都会把被子叠得跟豆腐块平整。生活中,他省吃俭用,不浪费一粒粮食,多年坚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同时也非常热心地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行为举止与生活作风俨然是一名正直坚毅的老战士,不由让人敬佩。
这就是我的太公。他是一位普通的老百姓,还是一名不忘初心、心系国家的老战士。他虽平凡,但他的心并不平凡!
06
奋斗人物:爷爷
关键词:采石、石雕
石匠爷爷的故事
城西小学六(3)班张欣怡
指导老师:季秀华
寒假期间,我们一家去长屿硐天游玩,望着那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石硐,我不禁心生疑惑:“这石硐是怎么形成的?天然的还是人工的?”“这可是一代代采石人的劳动成果,你爷爷年轻时也是一个石匠哦。”爸爸接话了。
“哦?”这点燃了我的兴趣,一回家就采访爷爷,由此得知:
爷爷小时候家境窘迫,初中读了一年便放弃了学业,开始从事石匠工作。由于条件落后,所有的石板都需要人工一榔头一榔头加工凿平整的。加工石板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的事,只听“哐当哐当”,面对一张张粗糙坚硬的宽大石板,爷爷要万分专注地盯着,不停地用榔头和锤子敲击,一寸一寸使石板尽量平整,一块石板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成为合格的建房材料。之后,爷爷和工友们将凿平整了的石板一块一块立起来,按照建房要求搭好,这样的搭建过程中全部是依靠人工完成,因此这样的工作也相当危险的,有时候在建设石板房时还需要爬到未建设完工的石板房上面进行搭建,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措施来保障,稍有不慎就可能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十多年后,周边众多的石匠纷纷转行去从事公墓建材的加工,于是爷爷也随着大家一起去做公墓建材的加工工作。
因为公墓的种类比较多,其中一些较好的公墓,需要在青石板上雕刻出一些吉祥的图案或文字,对手艺的要求更高。爷爷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就在工作之余学习石雕。经过不断练习,爷爷的石雕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甚至还能打出比较复杂的作品来,如小石狮子。
现在爷爷虽然年逾古稀,也已不再从事石匠工作。但是还是放不下自己的手艺,经常用自己的手艺来完成家里的一些小的建设项目,如家里水井水泵的保护壳就是爷爷用废弃大理石加工砌建的。
爷爷从事一辈子的石匠工作,忙忙碌碌,但也简简单单。我想: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算是平凡的工作,也能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光芒的。
07
奋斗人物:外公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
外公的聘书
太平小学六(8)班徐一嘉
外公有一份珍藏了37年的聘书,那是年,桐庐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那时候外公27岁,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候。于是,从这份聘书起,我听外公说起了他的奋斗往事。
外公学习成绩不错,却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初中毕业便辍学了。80年代初,他面临着或许改变一生的选择题:一边是去村里做副支书,月工资二十几元;另一边,是镇农场承包水稻制种,每月能赚三十多。外公选择了第二条路,这也才有了这份聘书。
外公承包了十几亩地,开始从事杂交水稻制种。这个行业政策性强、技术性高、风险性大,从每年的春天翻犁田土做准备,到培育秧苗、除草杀虫、排水灌溉、扬花授粉,再到成熟抢收,他像呵护孩子一样守护着十几亩地,几乎摸透了每一处承包地的习性和特点。外公说:“这十几亩地,哪一部分是软土,哪一部分下面是岩石,哪一个角落容易漏水,每一条田埂宽度多少,我都是清清楚楚。”
到了七八月份的时候,田里的水稻高矮相间,原来稻谷也分“雌雄”,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外公说:“记得有一年,到了授粉的时间,连续下雨,看着花粉往下掉就心疼呀,搞不好是会颗粒无收。一等到时机合适,我和你外婆就拉着长长的绳子抓紧赶花粉,授粉率好的话,就会有个好收成。每到这时,总有同行来咨询,我当然也是毫无保留。”外公带着自豪地说。现在说起往事,似乎云淡风轻,可其实,经年累月地与农药打交道,长期泡在水田里,或是冒酷暑作业,都十分伤身。
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外公杂交水稻制种每年产量在同行中名列前茅,桐庐报社多次向外公约稿,桐庐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也聘请他去做研究者。到了年左右,经济发展政策改变等原因,外公不得不另谋生路,而这份聘书外公一直珍藏到现在。
近几年,外公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理菜园子里的蔬菜。今年桐庐火车东站已经造到了家边上,曾经葱茏的菜地即将消失。一边是经济腾飞日新月异,一边是不断告别不断失去,这何尝不是大多数平凡人的写照呢?
我想,只要记得他们为生活努力奋斗过,认认真真生活着,那就是值得敬重的人生!
08
奋斗人物:曾祖父、祖父
关键词:盐场的第一批工人
我的家庭奋斗史
松门二小四(5)班张译兮
我的祖辈都是与“盐”打交道的,我的曾祖父、祖父曾是一家国营企业——三门盐场的员工。
我的曾祖父今年已是89岁高龄了,身体还很硬朗。曾祖父在他24岁的那年分配到三门盐场当工人。曾祖父作为盐场的第一批工人,也是最辛苦的,因为晒盐要先筑塘坝、建水闸,才能在需要海水的时候引海水到盐田。那时曾祖父每天天没亮就开工,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晚上回来就住茅草屋。吃的东西也少,吃番薯都是连皮吃的。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有一百多名像我曾祖父一样的先辈,不怕苦不怕累,硬是建成了符合产盐标准的三门盐场。
祖父和祖母是三门盐场的第二代工人。他们在曾祖父这一代先辈优秀的榜样影响下,同样也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产盐多为荣,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更大的提升。祖父和祖母深刻了解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辛勤工作取得的优秀成绩。祖父和祖母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资助三门当地学子学习、无条件服从单位的工作安排,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表现得很出色。
祖辈们的艰苦经历是我从未想象过的,也无法切身体会其中的艰难。正是有了祖辈们的辛勤劳动、百折不挠,才有了后辈们美好的生活。我内心翻江倒海、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定将继续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不畏艰难、砥砺前行,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越来越强大和富强!
以上内容分享自掌上温岭
▼
我们平台推出积分系统啦
▼
想知道如何赚取吗
扫描下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1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