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理市 >> 大理市小吃 >> 正文 >> 正文

父亲节情深言浅,感受科学家的如山父爱全

来源:大理市 时间:2025/3/7

诗人北岛说:父亲是一本书,没有华丽的词句,却有道不尽的真实。

在生活中,爱往往不动声色,但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路口,父亲往往会用他独有的方式守护着孩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科学家的如山父爱。

独特的礼物——“从牛到爱”

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秉穹”。其父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先驱。

年春,钱三强即将从孔德学校高中毕业,他的很多同学早早地在父母安排下,做着各自的升学计划。受孙中山启发,钱三强相信“工业救国”,立志考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

钱父得知后,对他说:“你将来学什么,我不包办代替出主意,由你自己去选择。但是一个人应该有科学的头脑,对于一切事物,应该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求其真相,判断其是非、对错,然后决定实行的措施。”

由于孔德学校一直用法文教学,而交大采用英文教学,且专业课内容多,报考难度极大。钱三强和同学商量后决定先考北京大学读理科预科。北大预科允许用英文、德文、法文和日文任一种外文考试,钱三强想先用法文考进北大预科,打好英文基础以后,再考交大学电机工程。

钱三强在北大预科,对理科专业课学习的劲头十足,逐渐尝到了其中的乐趣,于是决定放弃学电机工程的初愿,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钱三强在北大物理系读了一年,期间接触到一些来校兼课的吴有训、萨本栋等清华大学教授的课程,如吴有训教授、萨本栋讲授等,他们的近代物理和电磁学让钱三强对原子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19岁的他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重读一年级。

钱父对钱三强改变初衷考清华物理系的决定,依旧是之前的态度:“讲到某人研究什么学问,我是主张完全要用自己的兴趣来决定,万不可由别人用了功利主义做标准来‘指派’。”他别出心裁书写了“从牛到爱”四个字送给钱三强,含蓄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之心。

父亲钱玄同为他题字“从牛到爱”,寓意有二:一是勉励他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二是勉励他在学习上不断努力,向牛顿和爱因斯坦学习。这成为钱三强终生的座右铭。

钱玄同为三强手书的“从牛到爱”

自那以后,钱三强以“从牛到爱”为座右铭,人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曾经带到了巴黎和里昂,后又带回国,相伴了60年。

年,钱三强逝世后,这四个遒劲有力的隶体字,被刻在北京福田公墓钱三强墓的大理石盖石上。

“不迷失在细节中”是父亲爱的箴言

谢家荣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地质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贡献,被称为“中国找矿最多的人”;谢学锦,国内外著名的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年,谢家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5年后,谢学锦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谢家荣夫妇与在南京的孩子们合影

时间回到年,30岁的谢学锦被调入地质部地球化学探矿筹备组,后来筹备组改为地球化学探矿室(简称化探室)。年冬,他担任化探室主任。

对于这样的使命,谢学锦有些不自信,他对父亲谢家荣说:“我是学化学的,一点不懂得地质,怎么去领导化探室?怎么能够把工作做好呢?”

谢家荣说:“你应该发挥自己的化学所长”,“用不着到野外去具体认识什么东西,做地球化学工作不需要认识具体的岩石和矿物”。父亲特别告诫他:“Benotlostindetail”(不要迷失在细节中)!

这次谈话对谢学锦一生的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那句“Benotlostindetail”影响了谢学锦的一生。

谢家荣全家照(年夏,北京)

-年,谢学锦根据其原生晕找矿方法的研究,写出了共九章16万字的《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的专著,在全国掀起了利用原生晕找矿的高潮。

但谢学锦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原生晕找矿法虽然成功了,但仍是地质找矿工作中一种辅助性的找矿方法。勘查地球化学作为一门至关重要的科学,应该取得战略地位。他决心要把勘查地球化学从战术手段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成为战略性的、指导全局的方法。

他把这当作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标。因此,在原生晕找矿的热潮中,他毅然决定转动“方向盘”,将学术研究的车轮转向梦寐以求的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全国范围内的地球化学填图,查明几乎所有化学元素在中国大地上的分布,使勘查地球化学成为地质找矿的主要方式之一。

年,谢学锦向国家地质总局提出了“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的建议,并立即得到了国家地质总局的全力支持,被正式纳入国家计划。此后的近20年,我国80%的矿产新发现都与谢学锦设计并指导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有关。

电化学领域的父子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田中群的父亲田昭武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

田昭武在电化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应用方面(包括电化学实验仪器的研制)等方面都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同时在推动我国电化学研究水平、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出任厦门大学两届校长,担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电化学领域的优秀人才。

田中群对父亲田昭武有两个深刻印象:一是父亲因为经常忙于工作而忘记时间,有一年春节,还不小心被实验室大门的看守人员锁在实验室里。二是田昭武喜欢将很简单的科学原理用在日常生活中。田中群回忆,小时候家里没有电饭煲,煮饭要人随时看着,尤其是煮稀饭,旁边没人看着稀饭会扑出来,于是田昭武用橡皮筋,一端绑在锅盖上,一端绑在锅的脚上,当开水要扑出来的时候,锅盖就会受到往上的浮力,离开了锅沿,饭就不会扑出来了。这样的小操作,使得田昭武不用一直站在灶旁照看。

正是田昭武的这种忘我投入的精神,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田中群。田昭武的研究比较偏传统电化学,而田中群比较偏其他学科的光谱电化学方面的研究,父子俩都在电化学领域作出了突出成就。

年,田昭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5年后,田中群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传承红色基因,永怀报国之志

杨衍忠,赣南地质调查大队优秀共产党员、物化探高级工程师。从事野外物化探工作,长期在闽粤湘赣四省深入矿区勘察调研。退休后,他坚持二十载编写了9套近万字的找矿文件,在生命弥留之际无偿献给党和国家。

年,杨衍忠出生于江西瑞金的一个红色家庭,母亲是一名老红军,父亲是红军部队里的一名炊事员。受苏区文化的熏陶和家人的教导,杨衍忠从小就怀有一颗爱国报国之心。高中毕业后,杨衍忠被分配到萍乡市中南煤田地勘局队工作,由此,开启了他为国找矿的地质人生。

年6月,28岁的杨衍忠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我愿意用%的时间去为党工作,只要能力上所能及的,我就要全心全意去做……”

年4月,杨衍忠在给小儿子杨卫民的信中写道:“你爸爸在50-70年代,为了找矿,终年在野外爬山涉水、风餐露宿,经常和酷暑严寒、虫蛇野兽打交道,这工作苦不苦?累不累?我搞物化探,也搞过地质、测量、打钻、打吊锤,但我都愉快地去干,心甘情愿地去干好,为什么?因为我有一个理想和目标——为国家、人民多找矿,为工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生。”

回忆起父亲,杨衍忠的女儿杨燕萍感慨万千:“记得填报大学志愿时,父亲执意要我填报长春地质学院,当时我很不理解。现在想想,原来他是想让我继承他的事业,为党和国家的地矿事业作贡献!”

杨燕萍说,在她准备入党的时候,父亲曾特别兴奋地给她打电话,连说了好几声“好!好!好!”,并一再叮嘱她要认真写好思想汇报,填好入党申请书,今后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领路人,

在成长的道路上,

父爱看似沉默无言,却有深厚力量,

呵护孩子长大,指引他们前行。

今天是父亲节,

祝天下所有父亲节日快乐!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葛能全.魂牵心系原子梦:钱三强传[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0.

[2]张立生.走向奥维耶多,谢学锦传[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5.1.

[3]《田昭武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访谈资料》,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4]江仲俞、张志勇.杨衍忠:生命的绝唱[N],江西日报..6.17(01).

[5]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11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