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理市 >> 大理市小吃 >> 正文 >> 正文

观自在的江南传奇建筑群,不能缺少这一块石

来源:大理市 时间:2024/12/31

除了各种建筑物以外,留园中的石头也是让我叹为观止的。在留园中随处可以看见由太湖石装点成的假山,它们和周遭的树木配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林深人静的感觉,让人感到自己仿佛不是在园子中,而是真的在山林之中。比如在五峰仙馆的附近,就有一个石林小院,既然被冠以“石林”之名,那此地的怪石自然是极多的,再点缀旁边的青竹、绿蕉,相映成趣,给人庭院深深之感。这个小院子并不大,但是由于中间点缀诸多石林,故此在有限的空间中又添加了无穷的层次感,真个给人“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感觉。

说到留园之石,那么不能不说那大名鼎鼎的“冠云峰”了,据说它可是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呢,当年的留园主人应该各位宠爱这块石头,所以将它如同众星拱月一般放在了中间,周围建造了一整圈不同的建筑物,有楼、有阁、有亭、有廊,它们竟然全都冠名“冠云”。有了这些建筑物,人们就能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欣赏这块举世绝伦的怪石了。

据说这块怪石有五吨那么重,是我国最高的独峰观赏假山,由此可见这冠云峰的确有过人之处。我记得清朝的朱紫贵曾经为冠云峰写过一首诗,详细地说明了冠云峰的由来,据说这冠云峰是当年朱勔采办的花石纲遗物,也就是说,它的历史竟然可以追溯到宋代,由此可见冠云峰的历史悠久。我也不由得仔细地打量眼前的冠云峰,它十分修长,表面有很多褶皱和孔洞,完全体现了太湖石“瘦、皱、漏、透”的特点,正如朱紫贵诗中所说的那样,称得上是“冠云之峰宣和遗,玲珑瘦透如云垂”。远远望去,我竟然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我感到这冠云峰好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而在它旁边的“瑞云峰”和“岫云峰”则好像是两位侍女,正恭恭敬敬地陪伴着身边的仙子。

不过,冠云峰虽然让我感到超凡脱俗,但是却还并不是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最最震撼的还是还是一幅圆形的大理石座屏,这石头光滑的表面上竟然呈现出天然的山水画卷,能够看见云雾缭绕的群山,上面还夹杂着层层水雾,似乎是流水瀑布,整幅画给人浑然天成的感觉,尤其是在石头的最上部,还有一个圆形的图案,看上去就好像是太阳一般,悬挂空中,真的是一副让人震撼的天然水墨画卷啊。我看了这样的石头不由得心中震撼无比,这大自然果然是世上最伟大的画匠,它也是最有耐心的艺术家,它用沧海桑田那么长的时间才成就了这样一幅旷古绝伦的名作,实在是让人震惊啊。

留园的建筑物和奇峰怪石都是令人惊叹的,不过,若非有造园大师的巧妙设计,将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相辅相成的话,那么再好的建筑物和奇峰怪石也都只是胡乱堆砌而已,所以,当我在园子里逛了一圈之后,便被当日的留园设计者深深震撼到了。要知道,留园虽然算得上是大型的园林,但是面积也不过只是两万多平方米而已,但是我在这园子里逛了整整一天,竟然还没有全部欣赏完,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那就全靠这留园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了,它将建筑、山水花园、大假山和田园风光融合在了一起,让人感受到不出城郭而有山林之趣的美妙感觉,它用富有韵律的空间设计让人感到眼前似乎有看不完的风景,赏不玩的风光,只要移动一步就能够看到截然不同的风景。

我闲步走在“自在处”,感受着自在观景的妙处,体会着“观自在”的禅家趣味;我留恋在“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感受晴雨皆宜的四时风光;我在活泼坡地穿过那“别有天”的小门,感到人仿佛在风景之中,走在那贯穿水上的水阁之上,幽静的环境让我心中有“鸢飞鱼跃,天机活泼”之感。

事实上,在留园之中还是有很多游人,但是他们都被亭台楼阁和草木怪石分隔开,再加上周围有一片赏心悦目的美妙风光,所以我丝毫都感觉不到身边的人声,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嶙峋的怪石和参天的古树怀抱之中,竟然有了一种深居幽谷的感觉。闲坐在水池中间的小蓬莱,眼前到处都是荡漾的水波,山石突出,直逼池水,我感觉自己只要伸出手去就能够触摸到那池水,这里可真是和山水亲密接触的好地方啊。

一直到夕阳西下,我依然还是恋恋不舍,我觉得在留园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江南园林以小见大的精巧布局,除了风景秀丽之外,这留园之中的文化气息也是让我震撼的,因为随处都可以看见各种楹联,还有各种书法作品,所有景点的名字都有出处,例如“清风池馆”的匾额写着“清风起兮池馆凉”,它就是从《楚辞》的“秋风起兮天气凉”一词中化出的,而“远翠阁”则是从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里凝练而出的,总之,欣赏留园之景还能让人增长见识。

傍晚时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留园,留园之美,美在留园之石,美在留园之绿,美在留园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美在留园为人营造的神奇天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11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