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画报新媒体中心发布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中国年度最佳画报凤羽凤起之城文图/大狗熊在洱海的源头,点苍山云弄峰背后,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白族乡镇——凤羽镇,那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墨之乡”的美誉,年又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因“凤殁于此,百鸟集吊,羽化而成”故名。手工艺品凤羽砚台享有盛名。年,获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凤起之城凤羽是云南省第二大的白族村,一直是大理州四大乡村商品集散地之一。循着青石板古驿道的蹄印,还有马铃叮咚,沿街房前屋后潺潺清流逆水踯躅,穿行在鳞次栉比的百年老屋,蜿蜒于古巷的狭长幽谧,任思绪像羽毛一样飞。和着马锅头的吆喝声,粉墙青黛瓦还有古稀老人,垂髫眉宇间,隐隐听见历史千年的应答。“咯……吱……”,推开一扇轻掩的木门,看到了天马山羽状的云絮挽携古镇正幽游在天地间,如此的轻灵。这是一座凤起之城。因为狭长的地形,特别是背后罗坪山的阻断,使古镇在频繁的对外交流后,依然保存着醇正的民风。我们的照相机闪光灯,吓到过好几个在大门口闲坐养神的老人,抱歉抱歉。和大理古城建筑布局相同,风翔村(通常说的凤羽古镇主要指的即是此村)的白族建筑,也分为官道(大官街)、民道、阳道和阴道。“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的白族典型建筑风格在这里得到了严格的体现。一千余栋明清时期建造的民居,二十三座寺观,行色各异的古塔,青砧、黛瓦、粉墙,还有书写得严整的大“福”字,构成了这个幽幽古镇多彩声律的根音。古驿道沿着鸟吊山蜿蜒向下,穿越古镇大大小小的里弄,经大官路从镇中心穿越万亩油菜花出去。鸟吊山到大官路的古驿道,光滑的青石板赫然映着深深的蹄印,保护完好。沿途有潺潺细流相伴,忽然想到,当年的马帮应该不寂寞吧。古镇内大部分道路仍然是石板路面,两侧都有流水边沟,不时还有小水井往外冒着清流。旁边还专门放了一个木瓢供过路人喝水,白族与人方便的仁爱之心在细微处卓然闪现。漫步在凤羽古镇是件惬意的事。眼里的一切都是生动的:青亮的石板路,悠然踱过的马帮,斑驳的木门,光滑的拴马石,五线谱般无尽延伸的电线。还有盘旋其间的飞燕,檐下花丛中的小手磨,老式裁缝店的脚踏缝纫机和冒着热气愣头愣脑的炭火熨斗。清泉汩汩的小水井,街角老太太正在下滑的老花镜,躅躅独行志得意满的奶牛,农妇竹背箩里嗷嗷的猪仔,甚至推开一扇从不上锁的门时,发出干涩的咯吱声……小白糖每周二是凤羽的集日,也是凤羽特产小白糖出炉的日子。大麦发酵后,小白糖还要经过反复拉扯才能成形,从深黄直拉到雪白,要经过数百个回合。像不像人,从开始浑沌到最后超脱,也是要经过无数事打磨的。在凤羽,小白糖还有另一层微妙含义,代指这座小镇的鲜活白族少女。据说凤羽的女孩子除了有凤的灵气,温婉娴熟端庄清秀,还有闯天下的能耐。每年春节,凤羽的街头巷尾停满了各式的轿车,香车的主人全是凤羽原产的美女——小白糖。小白糖有丰富的粘性,凤羽的女人也应该是特别有女人味的,把她们比做小白糖,真是有情趣。老街上有位老鞋匠,年轻时从外地来到凤羽,本以为会像马帮路过的驿站一样疏忽离去。哪知这颗本该漂泊的心一呆就是五十多年,他调侃说,自己是被小白糖粘住了。不简单,一粘就是五十年,哈哈,老汉心安理得。凤羽砚第8代传人张跃康南诏时,凤羽就开始出产“南诏砚”。凤羽是个尊重文化的地方,舞文弄墨的人也多,凤羽砚大行其道。起凤村的凤羽砚台厂,其实是个手工作坊,但凤羽砚正因为纯手工而意义非凡。砚台世家杨世昌继承了四百多年的制砚传统,是凤羽砚第七代传人,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师,也是非遗传承人。他和两个儿子张跃堂、张跃康都是制砚高手。凤羽砚的石头原材料都从鸟吊山采,石材质软细腻、密度高,合上砚盒,墨汁可以数月不干,这是凤羽砚最特别的品质。这里边有一道机巧:砚台雕好后,要涂上凤羽特产的菜籽油,日子久了以后自然就变得又黑又亮了。帝释山“大理有名三塔寺,凤羽有名帝释山”。凤羽帝释山座落在凤羽坝子西面闻名中外的洱源鸟吊山麓,这里的古寺建筑群完整地保持了它原有的风貌,寺外梅树、松杉成荫。使不少慕名而来的墨客骚人为它吟诗作对,赞叹不已。追溯凤羽帝释山七寺四塔的历史,相传已越千年。热闹异常的佛教名山圣地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游人数千,还有上山唱白族调,打霸王鞭的。云南小村子ge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