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理市 >> 大理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激荡风云,扭转乾坤,推荐三本大明架空历史

来源:大理市 时间:2025/3/11
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在风云激荡的大明,不甘受戮的命运,奋起抗争,终将,成就辉煌大业!推荐三本大明架空历史小说,感觉挺有趣的,希望大家喜欢,不怕出现书荒了。

第一本,《大明春色》,万字完结小说,作者西风紧,

小说简介:

大明初年风云激荡,注定要身败名裂、被活活烧死的王,必须要走上叛天之路。

恩怨爱恨,功过成败,一切将会如何重演?

精彩内容:

齐泰回到衙署,心情十分糟糕。他便退到签押房,饮茶养神。时兵部右侍郎陈植入内,禀奏兵务。说完正事儿,陈植拿着已经签字用印的公文,正要离去,忽然又转过身来,问道:“部堂何事忧心?”齐泰看了陈植一眼,觉得此人平素待人忠厚、做事缜密,话不多嘴巴也严实,便招呼他回来重新坐下。沉吟片刻,齐泰便叹了一口气,说道:“黄子澄非要举荐李景隆,我很不放心,担心圣上真会听他的。”陈植一点都不意外,点头道:“圣上肯定会听黄寺卿的。洪武时,孝康皇帝(太祖的长子朱标)尚在,黄寺卿就是伴读,乃东宫心腹。孝康皇帝崩,太祖立今上为皇储。黄寺卿又变成了今上的老师,深得今上尊敬和信任。此人便是东宫旧臣之首,今上待他如父如师,什么事都相信他,也不足怪了。”“正是。”齐泰点了头,又皱着眉头低声说道,“黄子澄靠着东宫的关系平步青云,我看他是尝到了甜头,便用人唯亲,对拉帮结党、关系门路深信不疑,才有今天朝事的困境!”陈植想了想,道:“部堂言之有理,走关系的人,多半都觉得干得好、不如关系好!那聪明才智都用到结党营私上了,哪还顾得上国事本身?”齐泰沉吟道:“初时定国策,主张削藩的、推恩法的、还有其它政见的,各执己见。大多勋贵都不支持削藩策,李景隆贵为国公,却支持削藩,那时黄子澄就有心拉拢了……后来在庙堂中,李景隆诸事支持黄子澄,也有心靠拢。两厢眉来眼去,黄子澄恐怕早已将李景隆视作一党,难怪会极力举荐!”陈植道:“部堂说的是,圣上、黄子澄、李景隆,之间干系环环相扣,滴水不进,要阻止圣上用李景隆为帅,十分困难。”齐泰仰头长长地叹息一气,神色忽然一正,“圣人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事关重大,必得为之!”陈植也是神情凛然,十分动容,他说道:“既然部堂决意,下官倒有一些想法。这事儿得从两环关系之间入手,若圣上不那么宠信黄寺卿、或是黄寺卿开始猜忌曹国公,大事都有希望的……”陈植想了想又道:“恐怕从黄寺卿和曹国公之间入手,指望该要大一些。”“难说。”齐泰沉吟道。自古圣心难测,天家的信任真有那么可靠?就在这时,陈植刚要说话,齐泰便抬起头来、望向门口。陈植十分知趣地住嘴了。来了一个人有公事找齐泰,陈植便起身作揖道:“部堂,这些事、下官即刻去办。”齐泰点头,回了一礼。……两天后,齐泰在御门外碰见了太监吴忠。这吴忠常在圣上身边,与诸大臣都认识。齐泰便与他招呼见礼,随便寒暄了几句。齐泰问道:“最近圣上龙体安否,睡得还好么?”吴忠道:“皇爷每天都不太高兴,不过膳食起居尚可。”“幸好有吴公公尽心服侍。”齐泰道。他心里不太看得起阉人,大明祖制更是禁止宦官干政,宦官也没什么权力。不过好歹吴忠是圣上的身边人,与别的宦官又有不同;齐泰出身寒微,养成了习惯待人谦逊……所以他还是说了好话的。这时吴忠有点神秘地小声道:“皇爷操心国事,回到后宫又遇到了不顺心的事。皇爷看上了一个宫女,可没能遂愿,马上就被皇后娘娘送到鸡鸣寺,剃了头发当尼姑去了……”“哦!”齐泰顿时精神一振,他忽然嗅到了有意思的东西!虽然一时间还没弄清楚、具体哪里有意思,但多年的官场直觉让他认为:可能这事儿不止那么简单!吴忠兴致勃勃地继续道:“那宫女本来已经被打发去刷马桶了,平时根本见不着皇爷。可那天皇爷路过,只看到了她一眼,就立刻上心了。”这些内容,齐泰毫无兴趣,应付了几句,便与吴忠道别。几乎一整天,齐泰也无心办公,琢磨了良久。下午还不到酉时,他估摸着今日没什么要紧事了,就提前离开衙署。先急匆匆地回家换身衣裳,在路上叫家奴买了几炷香,他便乘坐马车直奔鸡鸣寺。鸡鸣寺是京师有名的尼姑庵,齐泰做京官多年,自然知道,连赶车的车夫,也是轻车熟路。当五层药师佛塔出现在视线中时,齐泰就知道到鸡鸣寺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时,这药师佛塔是有九层之高的。齐泰佯装是香客,先到佛堂烧柱香。尼姑庵的香火,确实比不上和尚庙旺盛,不过还是有香客的,其中也有男香客。正如女香客可以去和尚庙,男香客同样可以来尼姑庵。烧完香,齐泰找到了一个老尼姑,说自己想捐香油钱。老尼姑看了一眼佛像前的功德香,双手合十道:“施主积善行德,请跟贫尼来。”齐泰忍着肉疼,拿了两贯宝钞……其实黄子澄在饭桌上揶揄得没错,他是比较抠门。但是现在又不好捐少了,毕竟零碎钱可以直接放功德箱里。于是老尼姑将他善捐的钱记在功德簿上,齐泰随便编造了个名字。这时齐泰便趁机问道:“最近宫里有个宫女,在贵寺剃度?”老尼姑一边写,一边头也不抬地问,“什么名字?”齐泰脸色微微一变,之前不够细致,竟忘了问太监吴忠、那个宫女姓甚名谁!老尼姑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不过最近只有一个宫女到本寺剃度为尼。”齐泰顿时松了一口气,“在下可否见她一面?”老尼姑便转头、对院子里扫地的人道:“去把慧真叫过来。”齐泰等了半响没见人,便在冷清的佛堂院子里走动。忽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是谁,何事找我?”齐泰转过身来,顿时全身一怔。他忽然才想起吴忠说过的:那天皇爷只看到了她一眼,就立刻上心了……也难怪,齐泰一见到这个女子,立刻就觉得吴忠的话没有一点夸张。女子看起来才十几岁,皮肤洁白光滑,宛如丝缎,在夕阳的橙黄余光下,她的肌肤泛着流离的光泽。眼睛如潭水般清澈明亮,只是眼神深处暗藏幽怨与愤恨。那鼻梁小而挺拔,微厚的嘴唇小巧朱红;上唇微微上翘,所以就算她神情严肃而冷清,却又带着些许俏意。青灯古佛下,全是灰暗的颜色,连她身上的袍服也是灰色的,但偏偏在如此黯然的地方,她那唇红齿白的面目,颜色如此鲜艳,便与这地方简直格格不入,十分扎眼。这等美艳颜色,别说市井之中,便是三宫六院美人如云的皇宫,也是非常罕见。她脸上虽有稚气,身材却是高挑,身段也发育出轮廓模样了,那灰袍被撑得凹凸有致、便可见一斑,胸前被撑起,以至于腹部的衣襟显得空荡荡的。齐泰心道:若非太监吴忠已经告诉他、这个人是宫女,齐泰一见之下,绝对不会认为是宫女;却会猜测被打发到此地的,是个贵妃!她挺拔的姿态,隐隐有雍容之气。一个宫女,怎生如此模样?“施主,何事?”女子颦眉,又问了一句,然后用手掌微微遮掩耳边。她虽然戴了帽子,但剃发后似乎很不想见人,才用手遮掩耳鬓。齐泰沉吟片刻,从怀里摸出一张圆牌,递了过去:“实不相瞒,我是当朝兵部尚书齐泰。”“嗯?”女子看了齐泰一眼,眼神里充满疑惑和警惕,又低头细瞧那王命圆牌。齐泰道:“国家有祖制,后宫不得干政,当然外臣也不能随便与后宫有瓜葛,否则就是勾结内外!”女子的心思极快,马上就反问道:“那齐尚书算是外臣么,我算是后宫之人么?”呵!这女子不但生得艳,嘴也是相当了得。回答她的反问,并不容易。齐泰打算避而不答,只急着想确认内心的揣测;若是猜错了,齐泰这一趟也就毫无作用!他想了想:这女子颇有心机,似乎不好问出什么,不如诈她一诈!齐泰不动声色道:“你之所以会被弄到这里来,有外臣掺和,知道么?”“那又怎样,我又能怎样?”女子脱口便道。齐泰听罢,心里一喜!顿时非常佩服自己,居然能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到这等转瞬即逝的机会,嗅到如此细微的可能性:或许黄子澄参与了的,马皇后才能如此轻易地夺圣上之爱!毕竟以齐泰所知,当今圣上敢作敢为、根本不是个受皇后摆布的人。齐泰低声道:“皇后如此折磨你,竟然还沟通外臣,你真的打算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么?”不料这女子居然冷笑了一下。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第二本,《大明》,万字完结小说,作者淡墨青衫,

小说简介:

一个现代商人回到明末的山西能做什么?他将成为晋商领袖?他将富可敌国?他将掌握人心,成立理事会,最终将大明变成一个庞大的股份制公司?他将成立商团,用利益驱使士兵,最终获得无上权力?一切尽在大明,这是一本以商人角度切入明朝的作品,期待与您共同穿越时空,打造我们共同的新大明。

精彩内容:

“冷……真冷,太冷了!”张瀚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全身冰冷,冷的邪乎,冷的他浑身打颤,牙齿也在发抖,全身好象泡在冰水里一样,没有一点儿热乎的地方。“翻车受伤,失血过多么?”张瀚迷迷糊糊的想着,他感觉自己还在睡着,下意识的想挺立身体起来。“哥儿醒了?”这时张瀚听到旁边有人说话,口音还很怪异,偏生自己还听明白了。他呢喃了一下,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在刚刚说话人的耳中,张瀚的话并无意义,只是一声低沉的*而已。“哥儿,喝点温水。”耳边又是这人的说话声,接着是窸窸窣窣的响动,然后张瀚感觉有人伸手过来,扶在他后背上。这个时候,他终于睁开了眼。眼前的景像,令得他瞬息间睁大了眼,眼底深处,是满满的震惊和不可思议。自己明明是坐在车里出了事,就算醒过来最医院,如果伤的不重,也是该在自己家里,可眼前的场景却完全出乎他的想象之外。眼前全是青砖砌成的墙壁,自己睡的床象是一个小房间,四周用白色的幔帐围着,床是纯粹的硬木,张瀚眼光很毒,一眼就看出来是纯正的黄花梨,床下青砖漫地,擦的雪亮,对面临窗是搁着笔墨纸砚的大书案,西边靠墙立着大书柜,上头摞着一部部十分厚实的线装书,在东头脚下摆着一个小小的古朴香炉,正自吐着幽香的青烟,到门口处是一个木架,上头放着青色瓷盆,边上还有一个高高的衣服架子,几件长袍搭在上头。这些装饰,仿古装修是装不出这样的味道的!这也罢了,眼前扶他的人是个少年人模样,大约十四五岁年纪,头戴一顶青色折檐毡帽,身上穿着的是直领对襟红罩甲,内穿绿色袄服,脚上穿着黑色的皮靴,靴口处有一些翻毛露出来,靴面也略有些破旧,似乎还大了一些,不怎么合脚。这一身装扮,却是标准的古人装扮!张瀚这两年颇看了些书,政经历史类的最多,他一眼看的出来,这是标准的明清之交的仆役装扮!“哥儿,你真醒了。”少年仆役身量瘦弱,脸色也是腊黄,手上的力气却是不小,抵在张瀚后背,很轻松的将他扶了起来。看到张瀚睁眼,这半大小子脸上也满是欢喜。到这时,张瀚才回过味来,眼前这人,说的是很重口音的山西话。可自己居然听的懂……这里到底是哪里?是谁和自己开玩笑?可若是车祸受了重伤,怕是王彪这种死对头也不敢开这种荒唐的玩笑吧?张瀚的脑海中一团乱麻一般,脑仁一阵阵的生疼,种种乱七八糟的念头齐齐涌上心头,很多前所未有的体验和记忆,一下子似打开了阀门的洪水,在他头脑中倾泻下来。他心中一阵烦燥,那小厮离的又近,口中味道不甚好闻,张瀚心火一起,捏起拳头,照着那小子眼窝就是一拳。“啊……”耳边传来一声惨叫,张瀚心头一阵释然,感觉一阵舒爽,于是又晕了过去。…………“原来我还叫张瀚,生于万历三十年……”““我家原来还是名门之后,家族半官半商,我的高祖父是张四维,曾任大明首辅……这个人我知道,是万历早年的名臣……”“我的曾祖父是张泰征,曾任湖广参政,祖父张耘不曾中举,一生到底只是秀才,被族中人看不起,一怒之下举家从山西蒲州搬至大同镇的新平堡中居住,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商人……”“这个张瀚却是个命苦的,祖父张耘不到五十就挂了,父亲张诚死的更早,三十来岁就撒手归西,现在家里只剩下母亲和自己,为了顶门立户,这张瀚立志科考,大冷的天不睡坑,每日睡在这书房里,着了凉,差点就完了……哦,不,他已经完了……”(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第三本,《大明风流》,万字连载小说,作者大苹果,

小说简介:

大明弘治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王朝矛盾集聚。内部倾轧如火如荼,外敌犯边烽烟四起。内忧外患,一触即发。一名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顶级外戚,本以为能安安稳稳的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谁知等待他的命运将是被未来的嘉靖皇帝‘斩于西市’。不甘引颈受戮的命运,奋起抗争才是正途。且看他如何辗转腾挪扭转乾坤。成就一番辉煌大业,留下一段大明风流。

精彩内容:

太阳高高升起。位于承天门外广场西侧的刑部衙门大堂上,空气逐渐变得灼热而焦躁。天气热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今日要审理的一桩案件,那便是成国公府小公爷朱麟和建昌候张延龄在翠屏楼争执导致张延龄重伤一案。

数十名士兵已经早早的就位,维持衙门内外的秩序。衙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成国公府的人。朱麟的弟弟朱凤以及几名府中管事都站在大堂外的大树下等待着案件审理的开始。他们的神情都很严肃,因为他们知道今日这件案子对朱麟大大的不利。大堂上,师爷文书小吏已经准备好了纸笔就坐,也都神情紧张的等待着升堂。

巳时将至,刑部尚书闵珪从大堂侧门走了出来,虽然他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但依旧精神饱满脚步稳健。只不过花白的胡子和脸上刀削斧凿一般纵横的皱纹出卖了他的年纪。随同他一同出来的还有刑部右侍郎王鉴之。

闵珪并未直接落座,而是缓步走到了衙门口朝着外边白花花的阳光照耀着的广场张望。

“吴大人和戴大人还没到么?”闵珪沉声问道。

刑部侍郎王鉴之忙道:“应该快了,说好了巳时升堂开审,两位大人都是守时之人,应该要来了……哎呦,说曹操曹操到,大人您看,那不是他们的车驾么?呵呵呵。”

王鉴之指着右首广场入口的路口笑了起来。在他所指的方向,两辆马车正在几名随从士兵的护送下缓缓向衙门口驶来。

“这两个老东西,倒也从不肯早来一会儿。”闵珪骂了一句,却也脸上浮现笑容迎了出去。

两辆马车同时来到衙门口停下,车帘掀开,两名官员一胖一瘦先后下车。

“戴大人,吴大人,本官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莫非忘了今日是审案的日子。”闵珪微笑拱手道。

胖的那名官员快步上前行礼道:“见过闵大人,岂敢忘了审案。我是顺路先去了都察院讨了一杯茶喝,等候戴大人处理了一些急务。现在巳时还没到吧?我们没来迟吧?”

闵珪笑道:“原来如此,我说你们怎么一起到了呢。”

瘦的那名官员呵呵笑着上前行礼道:“老闵,是不是又背地里骂我们了?我猜都能猜得到。”

闵珪啐道:“胡说八道,老夫骂你们作甚。”

瘦官员笑道:“别不承认,谁不知道你闵大人喜欢背后骂人?不过倒也罢了,老夫看你年长我几岁,就要入土了,倒也不计较这些。”

闵珪笑骂道:“呸,谁先见阎王爷还说不定呢,老夫这身子,百岁无虞。”

三人一起哈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来的两名官员胖的年轻一些的名叫吴一贯,身居大理寺丞之职,年长的瘦官员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琳。今日大明朝三法司三位主官聚首,便是民间俗称的三堂会审。能让大明朝司法监察机关的三名主官会审的案件,自然不会是普通的案件。或者说,不是普通人所能享受的待遇。

三人进了大堂之中,戴琳用袖子扇了风嚷着天太热,王鉴之忙命人给三位大人上茶。三人各自在三张桌案后落座,闵珪居中,戴琳和吴一贯分列两旁。虽然是三堂会审,但案件的主审还是刑部的事情。大理寺负责的是复核和协助,都察院则是对刑部和大理寺的审核和判决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纠错。

“两位大人,对于这件案子,你们是怎么看的?”案件开始之前,闵珪沉声问道。

“唔……案件卷宗我也看了,昨日傍晚寿宁侯去了大理寺跟我说了半天,气愤不已。根据案情来看,似乎证据是确凿的。建昌候和成国公府小公爷朱麟起了争执,有数名目击证人证明朱麟是将建昌候推下了翠屏楼三楼的,所以事实应该是清楚的。”大理寺丞吴一贯沉声道。

闵珪点头笑道:“那张鹤龄也来找过老夫了,要老夫严惩凶手。嘿嘿,老夫给他撅回去了。张家这两兄弟跋扈的很,跑到我刑部来指挥老夫怎么做,怕不是疯了。老夫对他们两兄弟可没什么好印象。若不是皇上皇后包庇,之前这兄弟二人在宫里干的那些事便足以将他们削爵下狱了。”

戴琳摆手道:“老闵,之前的事情便不要提了,一码归一码。今日审理的案子跟以前的事无关。莫要说牢骚话,传出去不好。皇上也是碍于皇后的面子,咱们也得为皇上想想。”

闵珪啐道:“呸,我最看不上你这一点,和稀泥有一套。那我大明律法难道是摆设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戴琳苦笑道:“得了得了,我不跟你争,还是审案吧。闵大人觉得今日这案子该怎么审?”

闵珪道:“狗咬狗,还能怎么审?证据确凿,朱麟伤人,自然按律办理。若不是因为这两个都是勋戚子弟,这种案子怎轮得到我们三堂会审?可惜伤人的是朱麟不是张延龄,不然老夫这次绝不容圣上偏袒。”

戴琳和吴一贯对视苦笑,闵大人看来对张家兄弟之前的事情还是念念不忘。

张家兄弟几年前在宫里做了一些有违礼法之事,确实也是太过分了。皇上偏袒他们,大事化小不予追究,让闵珪等一干外庭大臣都很恼火。

三人其实对案情都无疑义,故而也没什么好商议的,眼见巳时已到,闵珪举起堂木啪的一下击打了桌案,沉声喝道:“升堂!”

“升堂!”一干衙役齐声附和,倒也颇有威势。

大堂之外,朱凤以及朱家众人外加一些看热闹的人都围拢了过来,站在大堂前沿的位置旁听。

“升堂!带人犯朱麟!”王鉴之高声喝道。

早已押解侧首屋子里等待的上堂的朱麟垂头丧气的在前后两名衙役的护送下走上堂来,虽然没有上枷锁镣铐,但是他脸色煞白,神情颓唐,自己显然知道犯了大事了。

“哥哥!”朱凤叫道。

“二弟,爹爹没来么?”朱麟看了一圈没看到成国公朱辅的身影,心中一凉。

“爹爹还没来得及赶回来,命人去南京禀报了。我请求三法司推迟审案,可是他们不许。”朱凤叫道。

朱麟面若死灰,爹爹在南京中军都督府任职,出事之后朱家人已经立刻去南京禀报了。但北京到南京相隔数千里,爹爹赶回来需要时间。倘若爹爹能赶回京城,事情或有转机。但显然对方是不给自己这个机会了。这才案发第三天,便要三堂会审开始决断此案了。

“堂下人不得喧哗,注意公堂秩序。有咆哮公堂者,立刻给本官锁拿。”刑部侍郎王鉴之沉声喝道。

朱凤只得退后,不敢再言。朱麟也被衙役推到了案前站定。

“堂下何人,报上名来。”闵珪喝道。

朱麟垂头丧气的给三位大人行礼,黯然道:“本人朱麟,成国公朱辅是我爹!”

闵珪冷声喝道:“老夫问你爹爹是谁了么?成国公德高望重公忠体国,你便是他的儿子,怎会犯下杀人罪行?本官这里接到报案,告你三日前在翠屏楼三楼推人坠楼,意图害人性命,是也不是?”

朱麟忙叫道:“我没想杀人,那是失手推了一把建昌候罢了。”

闵珪笑道:“这么说你是承认推人了?”

朱麟惊觉失言,忙闭了嘴,不知该如何应答。

“不怕你不承认,来人,传证人上堂。带翠屏楼女子秋月,**凤姐儿,杂役张成上堂指认。”

闵珪忽然觉得很是无趣,这种案子既不复杂也没挑战,犯人一点也不狡猾,两句话便露馅了,着实没意思。不过早些结束也好,省的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

几名证人被带上堂来,闵珪先宣讲了一番道理,告诉他们作伪证要被重重惩罚,并且告诉他们无论谁给他们压力都不要怕,要说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形,他会给他们做主云云。说完了这些,闵珪便准备一个个的走过场询问证人,取得供词。就在此时,衙门口忽然传来了一阵嘈杂之声。有人大笑着进了大堂。

闵珪等人皱眉看去,却是寿宁侯张鹤龄带着人来了,更让人意外的是,两名壮汉扶着头上缠着白布的当事人张延龄也来了。

“刑部审案怎么回事?原告还没到便开始审案了么?怎么不通知我们?”张鹤龄大声问道。

闵珪脸色沉了下来,冷声喝道:“这里是刑部公堂,寿宁侯,建昌候,请站在一旁听审,不得喧哗鸹噪。”

张鹤龄叫道:“我问你为何不等原告来了再审?”

闵珪喝道:“巳时开始,寿宁侯自己不守时焉能怪得了别人。原告不到场,证据确凿却也不碍审案。再者寿宁侯昨日不是说了,因建昌候重伤未愈,请求免于上堂,现在却来怪起本官来了,是何道理?”

张鹤龄一时语塞,强辩道:“我……我们改主意了不成么?我们要亲眼看着害我兄弟的人受审,这才解气。另外我们也担心有人花银子走门路,让这审案变得不公平。”

闵珪一拍桌案,厉声道:“寿宁侯注意你的言辞,否则本官会认为你是在诽谤三法司会审,是要担干系的。”

张鹤龄摆摆手道:“得了,我不说了,免得你们找理由咬上我。”

张鹤龄转头看看站在一旁的朱麟,冷笑道:“小公爷,这回你可威风不起来了吧。你完了。嘿嘿嘿,谁也救不了你了。”

朱麟心中恼怒之极,却也无可奈何。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各位如果看了小说,如果觉得不错的,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ly/11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