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理市 >> 大理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鱼儿大理往事7从读诗吧到解忧杂货店

来源:大理市 时间:2020-9-4
(大理古城人民路的房顶)可以这么说——无论是“读诗吧”还是“解忧杂货店”,都起源于“蜗牛壳”。这几个名字,大理街坊们耳熟能详。对不明就里的读者而言,却摸不着头脑。“蜗牛壳”是大理古城人民路中段一家私房餐馆。老板娘做得一手精致地道的上海菜。刚开始,他们家的形象大使是一条雄壮的大金毛,名叫曹操。后来,曹操被朋友要了去,接替曹操的,是一条通体黢黑的苏格兰梗,名叫豆豆。我在曹操时代结识了蜗牛壳,三天两头坐在蜗牛壳里头看人来人往。诗人树才在蜗牛壳喝茶时随口说的一句话,听起来像一句颇有意味的诗。他说:我坐在蜗牛壳里看着人民路上的人民

再去大理的读者不用找了,房租倍增,蜗牛壳已于年9月关门大吉。

(曹操与豆豆)

01

那时,大理古城人民路,有一种让人坐下来就不想离开的魔力。介于此,我们也想在人民路求得一席之地,随便开个什么小店,享受这种天天来人民路既“上班”又“发呆”的便利。通过蜗牛壳介绍,我们租下了蜗牛壳隔壁的店铺。因此,有了“读诗吧”。读诗吧,一个专门售卖诗歌出版物的书店。既希望大家能停一停脚步,进来读一首诗吧;也希望大家到读诗吧坐一坐,喝茶,吹牛。经营这样一个书店,纯属自娱自乐。许多高品质的独立书店都生存艰难,何况一个以诗歌为唯一载体的小书店!好在那时人民路房租低廉,为博自己高兴,亏了也值。我写过野夫,写过北海,他们的故事里,都有读诗吧的背景。大理往事(2)——诗人北海鱼儿:与野夫为邻的那些

读诗吧最吸引人的,既不是店里的书,也不是我这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老板娘,而是店门口那面醒目的“读诗吧”墙。

这面墙下,记录了许多人的身影。

诗人北岛、李亚伟等,作家野夫、李承鹏等,画家方力钧、岳敏君等,学者贺卫方、于建嵘等,导演张杨、李杨等,音乐人周云蓬、欢庆等,还有许许多多知名不知名的南来北往客......

在众多大咖的加持下,这面墙逐渐成为大理古城人民路非著名文化地标,街面上偶尔流传出一些关于读诗吧墙的传说,我也听得津津有味——毕竟,有些传说,我作为亲历者也是头一回听到。

(读诗吧墙)(读诗吧书店内)有关读诗吧的更多故事与照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gr/6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