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理市 >> 大理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大理大学quot展民族风情创和谐校

来源:大理市 时间:2019-4-24

第一组

1号.苗家小玲儿

临床医学院级临床7班刘礼艳

作品介绍:

我们的作品是一个实用性与观赏性并存的苗家风铃。精美的苗族人物画儿尽显苗族风情,极具观赏性苗族文化特色的画儿将带我们走进苗家日常生活。挂在窗台边上,微风轻轻一吹,略带复古风的木质筷子串成的流苏,倚着风儿在空中摇曳,偶尔发出清脆的响声,好似山涧的清泉落地,美的纯粹,让人入迷。听着悦耳的铃儿声,看着苗家生活的剪影,你,是否也早已沉醉在了这幅视觉与听觉并存的画卷之中呢?

2号.和睦“七”瑞

药学与化学学院级临床药学班郭羽

作品介绍:

和睦“七”瑞,来源于藏族佛教文化“和睦四瑞图”并有一个“和睦四瑞”的故事,它象征着平等友爱、互尊互爱、和睦相处等文化寓意。作品中有六个少数名族标志物,加之藏族文化来源的名称,故称之为和睦“七”瑞。

3号.民族风衍纸

药学与化学学院级临床药学1班时学丽

作品介绍:

两个穿着民族服饰的少女像,精灵一样在美丽的花丛中跳舞。

4号.满族少女

药学与化学学院级药学二班田睿

作品介绍:

本次作品以满族少女女的造型为制作源泉,展现了少数名族的风情与婀娜。采用绘画、衍纸、水彩的方式把满族少女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本作品耗时比较大,每一个细节都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可以

5号.四虎娃娃

基础医学院级临床8班雷静

作品介绍:

使其富有生命的美感。图中的头冠是由卡纸剪纸做成,其内的装饰都由衍纸卷至而成,是每一个都是新鲜的都是独特的。

6号.傣家竹楼

基础医学院级临床1班谭欣

作品介绍:

云南有众多的原生态风景区,其中大部分位于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一个傣族自治州。傣家最具特色的便是干栏式建筑——傣家竹楼,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地层是饲养家禽的地方。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

7号:民族石头画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2班段吉燕

作品介绍:

我们的作品采用了石头画的方式,在五十六个民族中选取了白族、回族、水族、锡伯族、傣族五个民族的Q版人物,石头是选用了较小的鹅卵石,运用中性笔、水彩在上面作画,民族人物很可爱而且富有民族特点,我们也是希望以此为契机,呼吁大家能多多去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

8号.景泰蓝

公共卫生学院级预防医学2班普秀花

作品介绍:

景泰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种动人心弦的华美工艺,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这个作品将傣族妇女服饰文化与传统的手工艺技术融合在一起,营造了富有民族韵味的氛围,展现了民族风情,将傣族文化与景泰蓝工艺完美的呈现在眼前,造成一种视觉的盛宴。

9号.相聚在大理

公共卫生学院级预防医学2班周锣娜

作品介绍:

作品用剪纸立体画的形式展示,由打着手鼓的白族金花和阿鹏、吹着直笛的纳西族小伙、跳着舞的傣族姑娘和彝族姑娘组成,他们围着篝火在大理这片包容热情的土地上尽情地载歌载舞。作品意在表明各个民族相聚在大理,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景象。

10号.梦(铜丝画)

护理学院级护理二班许娅娟

作品介绍:

铜丝画是以金属丝本色为基础,具有中华民族古典风韵。刚毅十见轻柔,极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各种工艺品十分细致、精美,是家居、宾馆、公共场所等适宜的装饰品。

11号.傈僳一家人

护理学院级护理4班李炜娥

作品介绍:

我们整体以石头为主体,突出傈僳族人民的传统服饰和上刀山下火海的传统习俗,以色彩浓烈,人物形象鲜明为特色。底座为云南特色扎染图案,总之,整个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民族风情,充满情趣。

12号.奢华复古民族桌椅

护理学院护理4班吕赛明

作品介绍:

打开复古民族盒子,映去眼帘的是用易拉罐做的桌椅,外部用的是民族图腾纸包裹而成,内部用的简易绿色环保再次回收的易拉罐做出复古民族风的小摆饰品,桌椅既符合绿色环保概念,又很好的跟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作品简单易上手,具有普遍性和变样性。

13号.纸质灯彩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级信息安全班李子英

作品介绍:

灯彩,又叫“花灯”,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灯彩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才智巧思。我们选择了用纸扎,做了一个四面体的红色花灯,以极具民族风情的人物画做装饰,结合了带有民族元素的吊坠。另一个五面体的蓝色灯彩,除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图标装饰外,也添加了绮丽。

14号.纸雕

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级动物科学韦海晶

作品介绍:

少数名族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早已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思想也早已扎根在我们心中。故参加本次“展民族风情创和谐校园”主题活动。我们的作品主要以纸雕的形式展现。纸雕,又称纸浮雕。起源于中国汉代,古老的纸雕艺术主要孕育在民间艺术土壤中,发展缓慢却从未间断,形态虽无变化万千,却不失创新精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纸的发明及16世纪德国对纸的改良成果。

15号.民族精粹

教育科学学院级学前教育1班祝雨茜

作品介绍:

京剧是我国著名的一种戏剧艺术,具有极高的娱乐性和技艺性,京剧之所以具有如此令人难忘的魅力,脸谱强而有力的表现功不可没。此幅刺绣作品,运用中国传统刺绣手法,加之色彩艳丽的棉线,突出脸谱的细节特点,使其更加生动立体,旨在表达对中华民族智慧的欣赏与赞美。

16号.手工傣家风

体育科学学院级体育教育一班杨斌

作品介绍:

本作品是采用牙签和小木棒.一只筷子做成的,小木棒用来打基础,给人看上去很牢固,筷子做成的柱子在下面支撑,突出了傣家风气,看上去有家的感觉!

17号.瓦猫中国结挂件(王中福)

经济与管理学院级旅游管理班马红艳

作品介绍:

作品以白族瓦猫形象和传统中国结为基础,瓦猫原为置于屋背正中的瓦制饰物,有安宅避邪之说,我们团队将其形象化,又利用红色与黄色为主色加以涂饰,红色是传统的吉祥之色,黄色则代表开过光的颜色,将民俗与宗教颜色结合。最后利用风凰、花卉、日月、祥云加以修饰,木铲底部凿洞挂中国结。中国结主要由衍纸条制做而成主打颜色是中国红,中国结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具有吉祥的寓意。中间是一个福”字,福字贴常常出现在百姓的家中。两者结合,寓意吉祥安康,福气满满。

18号.彝族漆器

经济与管理学院级经济学二班范新月

作品介绍:

彝族漆器是在有数千年历史的彝族古餐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手工艺品,种类繁多,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色彩以黑、红、黄三色为主,“黑”象征黑土,表示庄重、高贵;“红”象征火,代表热情和勇敢;“黄”象征阳光,寓意光明和希望。

我们的作品以三个木质盘子为原材料,用丙烯颜料代替漆,先在盘子上画出图案再上色,很好的展现了彝族餐具中盘子的形象。作品一共有三个。其中一个是线条比较柔和,是比较传统的彝族图案,正反两面都是以黑,红,黄颜色为主的彝族纹饰;另一个是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为创作思路的图案,正反两面都是很对称的几何图,最后一个我以大理大学校标为原型,用了蓝、白上色,颠覆了黑,红,黄的主流色彩,但底部又是富有民族气息的图案。

19号.樱花刺绣

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常慧敏

作品介绍:

三月的大理大学,万株樱花盛开,美不胜收,用刺绣的形式记录美景。

20.格莱茅屋

法学院级思想政治教育彭绍红

作品介绍:

“格来”在佤族语言中意为“我家”。本次作品围绕佤族信仰牛头为主进行阐述,相传在远古时代,佤族人的祖先所居地被大水淹没,善良而又勤劳的水牛用其坚挺的牛角将其祖先高高举起才使得佤族子孙得以延续,故淳朴勤劳的佤族世代将其视作“恩人”般信仰。作品围绕此古说展开设计,还原远古简单、真实、淳朴之景。

21号.盛世凤雀

法学院级法学班和晓华

作品介绍:

构思来源于具有“孔雀之乡”美称的云南,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26个少数民族。说起孔雀,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我们美丽的故乡云南。年的农历秋分日是我国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农民共享了丰收的喜悦,因此我们在制作选材上大多采用了生活中的五谷杂粮,以纪念丰收之乐,纪念这个有特殊意义的节日。

22号.金花韵影

工程学院级建筑学班蒙绪玫

作品介绍:

大理少数民族以白族居多,在这里,女孩子被叫做“金花”,金花能歌善舞,是南诏国的艺术象征。而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这两者结合,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一种艺术享受。我们把白族金花的纸雕做成灯笼,选择了三棱柱的样式,保留了大理白族特色又创新了灯笼的形状外观,既实用又美观。另外一个金花纸雕做成一幅纸雕画,用作艺术展览品,传达了金花的纯朴之美,给人以好的视觉享受。

23号.“香格里拉”刺绣与苗绣

文学院级汉语言文学一班王娅林

作品介绍:

“香格里拉”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湖泊、草甸等,是美丽、悠然、安逸、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香格里拉有漫山遍野的花海,各种各样的野花肆无忌惮的开放,虽这是不知名的野花,但仍代表了当地人民的美好追求。而与之相协的苗绣,绣法古典,采用浆糊等相黏,增加了耐久性,而这一刺绣,属于古代枕头两侧饰物之一,有一定的实用性与纪念意义。

24号.五“族”临门

文学院级新闻学一班李楠

作品介绍:

这五个名族分别是彝族、傣族、白族、苗族、纳西族。

这几个民族是比较典型的民族。“火元素”的彝族、“水元素”的傣族、“银”元素的苗族以及大理的白族、丽江的纳西族。该作品便是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变废为宝,将这些民族设计成卡通的形象,使得少数民族形象深入人心且兼具环保意义。

25号.乡愁

马克思主义学院级研究生班刘利

作品介绍:

垛木房,是老一辈人生存的根。总是很难让人忘却它的存在,老旧的“垛木房”,是白族人精心收藏温暖的地方,是白族人留给世界的一个永恒的温馨的甜梦,很多年后“垛木房”就变成了我们美丽的乡愁。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推进,实施了改善基础设施等“七大工程”后,山区住房基本上都变成了宽敞漂亮的青瓦白墙。“垛木房”也就慢慢成为了厩舍,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

此次活动,我们以简单又环保的材料——卫生纸为原料,结合传统垛木房的建构方式,有掺入现代元素,制作了我们的作品“乡愁”,既能记得住“乡愁”,又与时俱进。

第二组

1号.扎染手提包

艺术学院级动画李明月

作品介绍: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染出来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这个作品便是用自己扎染的布制作成的手提包。

2号.扎染“马到成功”

艺术学院级动画任昭贤

作品介绍:

扎染是采用针、线等工具将织物根据马到成功的文字图形,然后染色。由于扎紧处染料无法渗透,所以拆线后便形成了马到成功图案。经过两次染色,蓝色边框突出主题。

3号.扎染

艺术学院级动画普天琪

作品介绍:

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

4号.布扎老虎

艺术学院级视觉传达班杨永樱

作品介绍:

布扎工艺老虎,以应有传统文字布料制作,藏青色为底,复古米色为身,深浅二色对比强烈,造型憨厚可爱,整体气质朴实。

5号.花马

艺术学院级视觉传达班谢君茂

作品介绍:

undefined本作品花马采用小马为元素进行二方联系进行平移。是对传统窗花进行的创作,与马代花,万马奔腾表现名族团结的景象。

6号.白族姑娘

艺术学院级视觉传达班明丽君

作品介绍: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白族姑娘更是美丽与勤劳的代表,大理的四大名景“风、花、雪、月”,通过白族人灵巧的双手,精巧的表现在姑娘的头饰上。"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大理自古种植茶花,而"家家流水,户户茶花"早已成佳话。本作品通过剪纸表现大理白族的少数民族风情。

7号.虎

艺术学院级视觉传达班石锐

作品介绍:

本作品结合了大理本地非物质文化体产的剪纸技艺,首先利用老虎为基本主题进行设计,再运用了阴阳混刻等技法制作出了该作品。

8号.白羊

艺术学院级视觉传达班李朋跃

作品介绍:

该作品的灵感来源为少数民中的羊图腾,采用了大理民间传统剪纸技艺,先以羊图腾进行了图案设计,运用了阴阳混刻等诸多剪纸技巧,完成该创作。

9号.十二生肖—剪纸

艺术学院级视觉传达班万志伟

作品介绍:

传统元素十二生肖与民族工艺剪纸相结合,十二生肖相互联系又独立鲜明。通过图底关系相互结合,又区分开来。除却观赏性之外,影藏在一整张图中的十二生肖逐个寻找出来也是添加了一份乐趣。

10号.苗族挂饰

艺术学院级绘画班韩秋旭

作品介绍:

苗族的服饰包括头饰、上衣、裙子、围裙、裹腿袜;此次作品来源于苗族服饰中头饰古老挂件的做法,由于区域性的不同,所以各地方的服饰也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材料也不同。在我的家乡,苗族的头饰一般是用海绵、绣花、彩线、还有同此次我所做的挂件一样的饰件。此次作品是用纸壳裁成长条再折成有五个角不规则形状,再用彩线绕成有规则的形状在表面,各个角也都挂上结穗;作品主要表现在彩线的缝制,具有很强烈的民族风味,加上现代的红色结穗,两种元素相互碰撞也相当融洽。

11号.扎染抱枕

艺术学院级环境设计班刘辉

作品介绍:

本作品将白族传统工艺——扎染,运用到实际产品中。扎染的可控又不可控性给本作品带来了不一样的韵味,予了它独特的生命与灵活性,抱着它仿佛能感受到白族文化的源远流长,精妙神奇。

12号.扎染工艺(布袋)

艺术学院级环境设计班王凯

作品介绍:

此作品采用了白族传统工艺扎染,将白布扎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并进行染色,然后晒干熨平,做成自己喜欢的布袋。这样一方面是对扎染工艺的传承,另一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使白族扎染工艺更受大众所欢迎。

13号.扎染T恤

艺术学院级环境设计班邱倩

作品介绍:此次扎染作品,紧贴大理地方特色进行,多种制作手法采用,不同效果展示,融入传统纹理,传统技艺,也有以T恤的形式展现,把扎染和服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14号.扎染工艺

艺术学院级环境设计班杨骐瑞

作品介绍: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泠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15号.扎染布包

艺术学院级环境设计班王红姣

作品介绍:

这款民族风斜挎包采用白族扎染工艺,主色是蓝靛色,通过对传统扎染工艺的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艺术化、广泛化、实用化,制作首先是手工缝扎布料、熨烫、再手工缝制而成,扎染技艺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布料上蓝与白的碰撞,是透过千年的时光,浸润成的白族人的生活底色。

16号.扎染零钱包

艺术学院级环境设计班马郡遥

作品介绍:

此次扎染作品,紧贴大理地方特色进行,多种制作手法采用,不同效果展示,融入传统纹理,传统技艺,也有加以创新制作,进一步突出少数民族特色,以零钱包加入扎染元素,将两个东西完美融合。

17号.崇明寺三塔模型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班何家鑫

作品介绍: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米。南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

建于南昭王劝丰祐时期(公元—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是为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这次作品,是为了描述我心中美丽的大理而做出的一座仿生模型。

18号.玻璃星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班何翠玲

作品介绍:

此作品是利用在模仿大理白族特色的扎染的图案而制作的手工灯具。底座是利用玻璃拼接的花型玻璃灯,灯可作为观赏,照亮用。

19号.风筝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班王佳

作品介绍:

风筝起飞的时候就像刚步入大学的我们,需要有人扶着风筝才能飞起来。风筝在天空飞翔的时候就像正在施展才华的我们,飞的很高很自由。风筝断了线,就像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坎坷,但是我们不能气馁,应该勇敢的面对并且克服那些难题,所以我们的人生就如风筝那样,遇到大风就会起起伏伏,但我们的结局不应像风筝那样任它断了线。要学会把握大学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努力学习中不断获得成长。

20号.合是情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班付情

作品介绍: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我以少数民族人物为主线,制作了一个场景,以暖色调的灯,表现暖心,四海一家的氛围。

21号.鹤庆白族瓦猫

艺术学院级绘画班赵峥

作品介绍:

我们团队的同学都不是大理本地人,在大理学习的这段时间里不光仅被大理迷人的风景所深深吸引,更对大理浓重民族特色的精美手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件作品使用油泥制作了一个大理鹤庆白族瓦猫,这些虎视眈眈的瓦猫雄踞在普通百姓的屋脊正中,门楼顶上,避凶镇邪,降脊纳福。鹤庆白族瓦猫正以其精美绝伦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普谝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工艺美术之林的一枝奇葩。

22号.雀之影

艺术学院级绘画班郭兆梅

作品介绍:

古往今来孔雀就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旧时人们赞美其羽毛翎羽光彩艳丽,寓意文雅、文明。富饶美丽的傣族,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傣族孔雀舞也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我们此次的作品以孔雀舞表演时形成的影子为灵感创作而成,展现了傣族孔雀舞灵动的独特魅力。

23号.白族服饰

艺术学院级绘画班张璨石

作品介绍:

我们的民族手工作品是一件白族服饰短裙,本作品主要是引入了“风花雪月”这四字为题材。领口为红色穗子吊坠代替传统服饰中头饰下垂的飘穗为“风”;群面主要以传统刺绣绣片和银色珠子作为点缀为“花”;白族以白为贵我们便将裙色以白为底代替帽顶白色为“雪”;裙摆弯弯代替帽檐为“月”以上就是我们作品的创意理念!

24号.白族风两用灯罩

艺术学院级环境设计班王桂娟

作品介绍:

根据日常中的装饰需求,做了这个融合白族文化的两用的灯罩,外形似一个正方体,骨架由木棒构成,这一点模仿了白族阁楼的外形,每个面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采用白族手工艺扎染来做三角形的镶边,每个面形成的则是像一个阁楼棱形木窗,每个面中间用水墨画绘出大理房屋建筑中照壁上的水墨图案,展示出满满的白族风情,揭开顶布可作为吊灯灯罩,盖上顶布可作为落地灯、床头灯的灯罩,结合防尘与美观实用为一体,可用于白族民居装饰或中式风格室内装饰

25号.南方姑娘

艺术学院级动画班张璇

作品介绍: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这首诗大概便可以体现,陶瓷上的两个南方美人的美,让人读后宛如陶瓷上的两个南方姑娘就近在眼前。

26号.名族刺绣绣花鞋

艺术学院级音乐表演班徐弘钊

作品介绍:刺绣绣花鞋,全手工制作,经过设计,画图,配色,手绣,上底五个制作过程。『心心相印』设计说明:“花开并蒂”,一朵花的盛放,结成一颗心。古来一直以“花开并蒂”来象征一对两心相依、无法分离的恋人之间的美好爱情。一双绣鞋,两颗心,心心相印是所有人对爱的期盼,是“但愿君心似我心”,亦是“愿得一心人”,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不管脚下的路有多漫长,只要两心相依,前尘不悔,前程不惧。

27号.掐丝孔雀图

艺术学院级视觉传达班闫顺娇

作品介绍:

本作品通过汉族传统工艺手法“掐丝”,制作出傣族图腾,并混合孔雀羽毛,使作品更生动。

傣族人为求得神灵庇佑,常在服饰、妆容、装饰上赋孔雀图案,并有孔雀图腾。

将汉族传统工艺手法与少数民族风格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多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

28号.蝶影

艺术学院级环境设计班谢金善

作品介绍:

收集蝴蝶,制成标本,把树叶通过蒸馏水浸泡后用牙刷刷去叶肉留下树叶的脉络,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都不一样,每个蝴蝶的花纹也不一样,两者合一,使人感觉格外美丽,每天都可以看到美丽的蝴蝶。

29号.绣花包

艺术学院级环境设计班罗建如

作品介绍:

用于春节的一种游戏,是彝族喜欢玩的,它有苦桥子和丝带通过很多过程而做处理的。

30号.白族扎染工艺台灯

艺术学院级环境设计班李盈雨

作品介绍:

基于对扎染工艺的研究和实践,我试图从设计艺术学专业背景角度出发,将现代传承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当中,进而设计出具有时代风格的家居产品台灯,使扎染工艺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以利于传统非遗工艺品的发扬。扎染,是大理白族重要民族元素之一;桌灯,是家庭必不可少的用具之一,两者融合,更能使人眼前一亮,使民族文化更好的融合。

新用户投票请







































白癜风治好大概要多少钱
白癜风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gr/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