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始终把引进改革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着力破解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作用发挥难”等引才难题,打破制度壁垒,不断完善制度措施,搭建和用好各类平台,采取“刚柔并济”的形式,引进优秀人才为全州改革发展集聚正能量。
因地制宜,不断健全完善引才制度。
年10月,经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年9月,又配套出台了《大理州人才引进办法(试行)》,通过采取畅通渠道、简化程序、改善待遇和强化服务等措施,突出问题导向,在做活“引才”文章上下功夫。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我州引才制度措施不断得到健全完善,具有大理特色的引才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在引才程序、方式和渠道方面更加突出“活”,实行“一事一议”的人才引进政策,采取调动、录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等方式,将“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在引进人才待遇方面更加突出“优”,可实行年薪制,根据认定层次,每年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年薪补助,工作满3年后,按评定层次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助,并可享受职称评定、人才奖励荣誉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在引进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更加突出“好”,享受配偶随迁、子女入学、户籍办理等相关绿色通道服务,并建立由组织、人社、教育等部门组成的引进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引进人才信息库。在引进人才考核管理方面更加突出“严”,引进的人才实行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运用好考核结果,以严与实的措施督促引进人才发挥作用。
用好平台,创新引才留才用才形式。
立足我州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和优化服务及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推进省级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大理州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设,并抓住云南省试点建设“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的良好契机,创新引才留才用才形式,巧借院士专家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优势,“柔性”引进院士专家为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制定出台《院士专家(大理)工作站认定管理试行办法》,有效规范管理各类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院士专家(大理)工作站专项经费,对获准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三年运行期内由州财政每年分别给予40万元、20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按照省级安排项目经费的20%给予配套补助,州级专家工作站实施的产业化开发项目由州财政给予万元以内的项目经费资助。并建立工作站认定培养机制,对具备建站条件的予以重点培育,享受州财政20万元的培养工作经费补助、优先给予项目扶持和州级相关部门领导挂钩联系推进等优惠政策。通过努力,中国科学院曾毅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学院陈颙院士工作站、华南理工大学赵谋明专家工作站、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专家工作站、暨南大学叶文才专家工作站等一批工作站落户大理,“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也正式授牌并开展活动,各项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曾毅院士的亲自指导下,医院探索出的“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疗专业机构为指导”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成为“云南模式”得以推广。在宾川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的王世平专家工作站,全套引进上海交通大学葡萄栽培技术,开展了水肥一体化管理、葡萄种植模式对比、病虫害防治研究及推广等试验,为宾川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6月24日,邀请到30名院士及专家参加“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授牌仪式,并于6月25日至30日组织20余名院士专家分别到中国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州医院、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金明动物药业公司等20余家企业或单位,通过顾问指导、座谈交流、学术讲座、项目攻关、人才培训和工艺提升等方式开展智力服务,取得了较好效果。
抢抓机遇,搭建校地长期合作桥梁。
为发挥教育部及直属高校(单位)在教育扶贫、人才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信息扶贫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深化校地对口帮扶工作,我州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挂职干部及其所在高校(单位)作用,着力搭建校地长期合作桥梁。专门成立了由州委副书记、州长任组长的大理州校地对口帮扶协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实行联系部门负责制,高效推动校地对口帮扶各项工作。制定出台了《大理州校地对口帮扶协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起统分结合、职责明晰、协调有力、运作高效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单位)已有5所就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成果转化等方面与大理州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挂职干部作为“柔性”引进人才,为全州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教育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高校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我州已成功“刚性”引进3名医院和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2名院士、16名专家,建立2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专家工作站和13个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邀请13名博士后到11家基层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服务,邀请20名赴云南第16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到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洱源大理品红高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智力服务。
(州委组织部和栩灵董绍阳)
和栩灵董绍阳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gr/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