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洱源县邓川镇中和村的生态贡菜种植基地看到,这些贡菜经过两个月的生长,一片绿油油,长势非常喜人。这不仅是中和村在洱海保护当中的一次产业转型示范,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此前,这片区主要种植大蒜,现在,洱源县邓川镇中和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产业,引进洱源县云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先行先试,流转种植贡菜52亩。贡菜属低肥水经济作物,亩产近1万元,纯收入在元左右,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城市,实现订单农业。目前,贡菜基地已带动周边多人务工,后期加工还将大量使用劳动力,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洱源县云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碧秀
在种植贡菜的过程中,我们全部使用有机肥料,代替传统的化学肥料,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实现了全部生物防控,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面源污染。
截至目前,中和村组织召开群众会议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禁种大蒜亩、签订承诺书份。
洱源县邓川镇中和村委会主任张文银
将积极探索、调研、寻找新的生态种植产业,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生态、高效的农业,既能够保护洱海,又增加村民的收入,确实让“三禁四推”工作落到实处,落地生效。
在三营镇士登村,传统作物蚕豆替代了大蒜种植,形成了连片化、规模化种植模式,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积极做好中耕管理。
洱源县三营镇士登村村民邵双荣
我们今年改种蚕豆和小麦,比起往年,收入要减少好多,但是为了支持政府的工作,为了保护洱海,只能牺牲一下,还是比较积极的支持政府。
截止11月,士登村召开群众会议27场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完成奖补资金兑付多万元。完成亩大蒜改种工作,可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吨。
洱源县三营镇士登村党总支书记段德彬
下一步我们要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走“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做大我们的传统农业,争当洱海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排头兵。
自大理州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洱源县迅速行动、高位推动,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抓实“三禁四推”各项工作措施。截至11月,洱源县洱海流域六镇乡共回收蒜种吨,回收种植面积亩。签订禁种承诺书份,承诺禁种面积亩,改种面积亩。流转土地亩,签订生态种植协议份,签订面积亩。
洱源县“七大行动”指挥部面源组组长李洪文
下一步我们将从宣传发动、产业调整、综合执法、禁肥控水等方面抓好相关工作,切实推进“三禁四推”工作,减少流域面源污染。
大理电视台严学林李继明洱源记者站赵丽娟报道
大鸟整理编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gr/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