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孙悟空路过狮驼岭,被金翅大鹏打的是落花流水,气的孙悟空到如来佛祖哪里告状,如来佛出面才将这金翅大鹏怪收复,但也仅仅是让金翅大鹏怪回家而已,以后不准出来淘气,其他的就没什么惩罚了,可见这个金翅大鹏的“后台”很厉害,即使如来佛祖都没有惩罚它.
凤生两子,一个是孔雀,一个是大鹏,祸害人间,孔雀一日将在菩提树下修行的释迦穆尼佛祖吞下,释迦穆尼刚好悟道成正果,就从孔雀背部破出,降服孔雀,并尊奉为大孔雀明王佛母,后来又收服大鹏尊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大鹏是如来的娘舅也没错。
不过,还是要佛祖和金翅大鹏之间的关系,看《西游记》的时候乐呵一下就算了,千万别当真,这只是吴承恩为了文学创作杜撰的,人家佛教根本不认。
据古印度的《往世书》记载,大鹏金翅鸟是迦叶佛和毗那达的儿子。迦叶佛的地位大家都知道,迦叶佛又叫燃灯佛,是过去佛之一,地位比佛祖释迦牟尼都高。
佛祖释迦牟尼是现在佛,就连佛祖本尊都曾以五茎莲花供养迦叶佛。迦叶佛的儿子大鹏金翅鸟出来闹事,佛祖是要给迦叶佛“面子”的,所以处罚上就不了了之了。
虽然佛祖舅舅的身份是假的,但大鹏金翅鸟的地位不一般却是真的,尤其在云南,这周末即将播出的新一期《国家宝藏》里,云南省博物馆就把一件大理国时期的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当成最能代表本省的三件文物之一带上了舞台,其地位可见一斑。
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云南省博物馆藏,至于为什么这只鸟就能代表云南,大概得从两个方面来讲。首先,金翅鸟本身就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被看作云南的保护神,金翅鸟祖籍印度,当地名字叫迦楼罗,是印度神话里一只专门吞吃毒蛇的巨鸟,后来佛教兴起,迦楼罗又成了佛祖的护法神,位列天龙八部之一。说到这里顺便科普一下,所谓天龙八部是指佛祖的八种护法神,以天和龙为首,简称天龙八部。所以答应我,不要再好奇金庸老爷子的《天龙八部》,为什么只有一部了好吗。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为了本土化,迦楼罗变成了金翅鸟,吞吃毒蛇的能力也升级成了吞食龙族,好巧不巧,云南因为洱海和地势原因水灾比较频繁,当地人认为这是龙族在作怪,于是请出了佛教的“食龙小能手”金翅鸟,把它当成保护神装饰在佛塔塔顶,用以镇压恶龙、消弭水患。
大理是一个“香风满道,芳气袭人”的佛国妙土,被人称为“妙香古国”。如果说三塔是大理佛文化的标志,那么从千寻塔出土的大鹏金翅鸟就完全诠释了佛教文化的白族化和地域化的含义。
据李元阳《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三塔“各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龙畏鹏”,指的是金鹏鸟鸣声悲苦,专以龙为食,每天都吃几十条龙。传说大理古代原为水乡泽国,水患频频发生,百姓认为是邪龙作怪所造成,就求金鹏伏龙治水。于是,铸造了大鹏金翅鸟立于塔顶,雄视洱海水龙,保佑苍洱大地太平幸福。
史籍记载,三塔顶上原来立有铜质的大鹏金翅鸟(俗称金鸡),年,大理发生强烈地震,房舍倾毁无数,惟有三塔依然耸立不毁,仅塔顶铜器震落坠地,被群众哄抢一空,铜片被锻制成避邪戒指,一时畅销滇西各地。从那时起,塔顶的金翅鸟不知下落。年,国家拨专款对年久失修的三塔进行维修加固,在塔顶清理时发现文物余件,其中一件精美的鎏金镶珠银质“迦楼罗”,经考证就是所谓的大鹏金翅鸟。
大鹏金翅鸟在大理民间称为“金鸡”。佛教传说此鸟住在须弥山下,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鸟,常盘旋于佛的头顶上空巡视警卫。双翼张开长达三万六千里,是“天龙八部”之一。它遍体金黄,金刚面,鸟头有羽冠,颈和尾羽呈火焰状。
大理民间的金鸡崇拜,与大鹏金翅鸟有关,有金鸡与金龙斗智斗勇、抢占地盘的神话故事。传说鸡足山的金鸡大王双翅一振,一脚踩在大黑龙盘踞的大尖山,山摇地动,将大黑龙压死在山腹中。它骄傲地立于天柱峰顶,东观红日,西望苍洱,南瞻祥云,北眺玉龙,引吭高啼,雄姿英发。金鸡大王立过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鸡足山。
大鹏金翅鸟大型铜雕于年4月在大理州博物馆大门前矗立时,轰动了社会各界,惊艳了海内外游客,广大市民拍照留念。现在,它又雄峙在大理全民健身中心的海滨和三塔慈航大道的广场上,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大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荣。
南诏、大理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佛教文物非常多,但最有文化气息的当数大鹏金翅鸟———其原因有三点;一是题材选取独到,构思巧妙,既体现佛教内容又展示白族文化,难怪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的节徽就是用它作主图案;二是制作水平高超,其工艺细腻到一丝一发,被誉为“大理国金银器中的佼佼者”;三是颇具观赏性,器物身上饰纹较多,有莲辨纹、联珠纹、漩涡纹,加之以金丝、珠宝编织而成,名贵程度可想而知。
而要制造这样一只金翅鸟,步骤极为繁杂,首先,要分别铸造出, 头、翼、身、尾、足等各个部位,之后刻划出羽毛及各种纹饰, 再是焊接成形、通体鎏金,最后还要在背光及身体上镶嵌上水晶珠(身体上的3颗水晶珠出土时已经脱落),这个过程中,至少要用到以下5种金银器制作工艺:
1、铸造
将金、银融化成液体,再通过模具浇筑成型的铸造法,因为原本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成为我国最早掌握的金银加工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太费料,所以除了真土豪很少有人用,后来主要用来制作金银锭子。
真土豪乾隆铸造的金编钟清故宫博物院藏
2、錾刻
錾(zàn)刻,顾名思义就是用錾刀雕刻,金银器上的纹饰多数都诞生在这一步,錾刻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平面、浮雕、或者透空的纹饰,都可以表现。
银鎏金錾刻杯盘清故宫博物院藏
3、焊接
焊接法同样源自青铜器制作工艺,造型比较复杂的金银器一般都需要用到,先将需要焊接的部分用粘贴剂暂时固定,再点上焊药加热熔化,冷却之后焊接就完成了。
伎乐纹八棱银杯唐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因为当时用的焊药里含铜,连接处已经产生了绿色的铜锈
4、鎏金
鎏金法诞生于先秦,用金和汞混合成的金泥涂在器物表面, 再用高温烘烤,汞遇热蒸发之后就留下了薄薄一层金色,鎏金法最早是用来装饰铜器的,到了唐宋时期才大量运用在银器上。
银鎏金錾花葫芦式执壶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5、镶嵌
镶嵌法最迟在夏代就已出现,跟鎏金法一样,最初也是用于青铜器的装饰,到了唐朝才开始大量应用在金银器的制作上,由于古人使用自然物作黏合剂,时间长了,镶嵌上去的宝石、珍珠等通常会脱落。
九成金镶石圆盒清故宫博物院藏
我国古代常用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大致可以总结为12种,在这只金翅鸟上大约可以看到一半,其中还包含了,当时刚刚应用于金银器制作不久的鎏金和镶嵌工艺,足以证明大理与中原地区往来频繁。当地的金银制作工艺已经相当发达。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gr/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