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三塔的《泰卦》和《坎卦》综合来看古大理人,所写的或者说所理解的泰字的写法与古汉族人做个比较。
古大理人所理解的泰字:1是两阴一阳的组合,阳为天阴为地;天也就是大,大下面两个阴,也就是大与二的组合,就是“夳”字。2也就是三塔的整体形态,两低一高、两动一静,是两只飞翔的鸟抬着一只不动的大鸟一起飞;在加上《坎卦》的水,也就是泰字大篆的写法(见所附的照片1);
然而从个人角度看大鸟就是自己、小鸟就是自己的下属或合作竞争伙伴,从国的角度看大鸟就是国王、小鸟就是文武大臣,从国际政局来看大鸟就是大理国、小鸟就是盟国或者是敌国;原则就是自己不动借别人的手把自己托起,也就是说要打、要争就叫你们就干吧、反正自己坐收渔利;确保自己平安。
汉语字源解说的泰字,如下:
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汰”的省略,表示洗涤、清洗。泰,籀文假借“太”(“汰”的省略)。篆文(大,“太”的省略,假借“汰”,洗涤、清洗)(双手,捧、持)(水,净水),表示泼水清洗。古人认为净水是圣洁的,因此酷热夏季将水泼在身上,不仅能清爽降温,还能去污驱邪,带来吉祥与幸福。洱海边的三塔,也就是“汰”这个意思。
造三塔和造汰字本义相同:都是用净水泼身,去污驱邪,以祈吉祥与幸福。
隶书则将篆文中的“大”与双手连写成,完全失去“大”和“手”的形象。
文言版《説文解字》:泰,滑也。从廾从水,大聲。夳,古文泰。
白话版《说文解字》:泰,润滑。字形由“廾、水”会义,“大”是声旁。“夳”,是古文写法的“泰”字。
通过三塔所表达的泰,与汉语的泰比较的结果基本吻合,佐证了古大理使用古汉字的说法。
再从三塔的形状上看,当地人都说它是三个大火把;
再结合三塔表达的泰字;从泰字的大篆字形来看,泰字的头上是一只被托起不动的金鸡,也就是千寻塔的形象;而托起金鸡的两个小塔,前面用易解成是两只飞翔的鸟、汉语的解释是两只手;再仔细看同样是像火苗和羽毛;正好与大理民间若说的火把和金鸡吻合。
另外,大理自古三与桑就有相同意的意思,三塔的意思也是桑塔;而桑字的大篆写法又是木头上燃起了火苗,也就是火把。
那么三塔这个形象又是在表达什么呢?
这就要从鸟吊山说起了,据北魏《水经注》记载:“叶榆北有鸟吊山,凤死于此。”每年中秋节前后,成千上万的鸟类从四面八方飞来这里凭吊鸟王,白族乡亲们把这种现象叫“百鸟朝凤”,只要在鸟吊山顶东坡点燃篝火,鸟儿就会扑进熊熊的火堆,这样就形成了百鸟赴汤蹈火“祭奠鸟王凤凰”的鸟会奇观。这就是大理民间相传“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神话故事的源头;然而三塔恰恰就是这个传说……
在汉文化里凤凰涅槃一说,出自于郭沫若先生的同名作品;也一直被质疑是郭沫若杜撰出来。现在也无法证实当年郭沫若是了解了鸟吊山,还是看到了三塔表达的凤凰涅槃。
这也许才是大理火把节的源头。
(未完待续)
朱飞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