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记忆
课程目的
手工体验/文化感知/实践教育
行走的白族文化课堂
1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我国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现场”,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内心激发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践行之志。
3
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活动中才能培育。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南诏大理国
大理古城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苍山之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大理古城位于风光秀丽的苍山脚下,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大理古城又名叶榆城、紫城,城内街道呈典型的棋盘式布局。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作为云南历史文化最早发祥地之一,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是一个让人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白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课程特色
艺术/非遗/自然探索
行走的大理记忆
01
大理白族建筑艺术
白族民居雕梁画栋、黑白典雅,是南诏古国、大理古国宫廷建筑的民间化缩影。其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喜洲古镇,那里是白族民居的典型代表,足以让我们怦然心动。走进古镇学习白族建筑艺术文化,了解白族建筑特色,培养审美观,艺术价值观,感知民族智慧。
探访古镇田园秘境,了解白族建筑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美学。
02
大理的一抹蓝-白族扎染艺术
白族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一块块靛蓝色的扎染布代表着一方白族人的勤劳与聪慧,它区别于其它染织物散发着独特的个性。那白族扎染究竟是如何而来?那些随风飞扬的扎染布又是如何制作的?扎染的现状是什么?往后又要如何发展?
白族扎染,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而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白族扎染技艺,云南省大理市地方传统纺织品染色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云南民间俗称板兰根)。
大理白族扎染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浸染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大理喜洲白族妇女在图案艺术、古代结扎技法和现代印染工艺相结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了彩色扎染这种新的手工印染技术。彩色扎染突破了传统单色扎染色调的局限,强调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统一。利用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形成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
在一些白族地区,一种称为“反朴法仿扎染”的工艺制品正应运而生。反朴法仿扎染是在古代扎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像扎染而非扎染,像泼画而非泼画,图案花纹兼有扎染与泼画之风格的新工艺。其特点是在扎染工艺上省去了扎结这一工序,图案花纹色晕层次更为丰富,呈现出错杂融浑、斑斓厚重的色彩效果。彩色扎染和反朴法仿扎染具有同曲异工之妙,能产生朦胧流动的风格和回归自然的美,更好地表现物像,增添艺术魅力。
03
艺术大理—甲马刻画
甲马制作体验,甲马亦称“纸马”,始于唐,盛于宋,乃大理白族延续至今的民间木刻版画,以祈福、消灾、祭祀之用。白族甲马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苍洱间的妖魔神灵,千百年间的帝王将相,开疆拓土的英雄先祖,哪怕是邻里间的口舌之争都无一例外地被拓印在了一张张小纸片上,作为天地神灵间的使者。
04
文化大理—农耕文明
平均海拔米的喜洲,是苍山、洱海间的坝子,距今有多年历史,白、汉、回等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在这个长期有商贸文化熏陶的地方,土地仍然是人们心中的归属。在变化无穷的云层下,农田占据着很大面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颇有“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范。
在场馆里可以看到农耕农具,种子,村民们的农闲生活场景,内有供销社、电影院、工分墙、村公所和老厨房,其中摆放的物品就是从乡民们家里收集而来。通过这些小小的事物,我们希望把扎在土壤里的农耕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整合、诠释,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在实实在在的乡村生活细节里,感受人与土地的亲密关系。
05
艺术大理—千年木雕文化
剑川木雕产于大理州剑川县,始于公元十世纪。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技艺。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装饰,以浮雕为多,现已发展为艺术价值很高的木雕工艺品,尤其是云木雕花镶嵌大理石家俱,用优质硬木精心雕出龙、凤、狮孔雀、梅花等传统图案,制成桌、椅、茶几等,再镶嵌上苍山特产的彩花大理石,显得古朴大方新颖高雅,富于民族特色,既实用,又华美,远销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06
非遗大理—白族霸王鞭
白族的霸王鞭是白族民间七十四中舞蹈里最具代表性和流行最广的舞蹈,它不仅在"绕三灵"、"闹春节正月"、"田家乐"三种民俗中存在,而且在建房嫁娶或喜庆佳节中,都有表演。霸王鞭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和文化娱乐,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波的诸多特点,反应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
07
茶马古道—沙溪古镇
年,一位瑞士学者的造访,抹开了沙溪古镇扑面的尘埃。次年,它以“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市集”入选—年度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评出的个世界濒危遗址名录。该名录指出:“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
一千年前,茶马古道上马蹄声清脆悠扬,马群和商帮的剪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拉得更加悠长。他们从沙溪古镇出发,带着一家老小的期盼,带着生计的重担,向远方进发。
08
苍山洱海自然探索
苍山洱海是一个天然的博物大课堂,花鸟虫鱼兽,各种神奇的菌类及高山植物等待孩子们去发现,一草一木,都有它们的故事,去见证每一种生物、每一个生命,发自内心的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结队洱海骑行
吹着海风,结队洱海骑行,学会团队协作,了解洱海环保治理,倡导爱护环境,垃圾不落地的环保理念。
苍山徒步—认识高山动植物
徒步中不仅是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耐力,在徒步过程中学会去发现特定环境中的神奇植物、菌类、昆虫、兽类足迹等,和自然一体,学会热爱自然,享受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边游边学,了解高山植物的生存环境和形态特征,做好自然笔记,辨识野生动植物,亲近大自然。
溯溪体验
苍山十九溪十八峰,峰峰溪水响叮咚。沿溪而上,学会借助装备与同伴密切配合,克服湍激溪流,深入体验融入苍山,充满了挑战和趣味。
热爱自然,享受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面对自然带给我们的挑战时,我们要学会和它相处,就得练就如何在自然里生存。野外方向识别,把地图装在心中,任何一片丛林,一座莽莽大山都不会难到你,你能走近它,也能带着你的收获平安回家。
课程内容
自然/文化
行走的课堂
D1:全国各地——大理集合
课程内容:全天接机,安排酒店入住,开营破冰。
餐:晚餐,住:市区特色酒店
D2:白族建筑——甲马刻画——农耕文化博物馆
课程内容:上午:走访古镇,了解白族民居建筑特色,茶马互市集镇;下午:体验白族甲马刻画,参与制作体验。参观农耕文化博物馆,了解白族农耕文化。
餐:早中晚餐,住:古镇特色民居或客栈
D3:白族扎染技艺学习
上午:参观扎染博物馆,了解扎染历史概况和工艺流程。下午:参观板蓝根种植基地,了解扎染原料。学习扎染传统针法以及现代扎染的拓展。
餐:早中晚餐,住:古镇特色民居或客栈
D4:白族扎染技艺学习
上午:扎染绘图设计。下午:学习扎制染色及手工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扎染。晚上:学员作品赏析,颁发结业证。完成研学笔记。
餐:早中晚餐,住:市区特色酒店或客栈
D5:苍山徒步——溯溪体验/洱海骑行
课程内容:苍山徒步,认识高山动植物,实地观察自然教育,溯溪体验,完成自然挑战。吹着海风,结队洱海骑行,学会团队协作,了解洱海环保治理,倡导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理念。
餐:早中晚餐,住:市区特色酒店或客栈
D6:剑川木雕——霸王鞭
课程内容:上午:了解剑川木雕文化,学习并手工体验制作木雕小作品,学霸王鞭,晚上入住沙溪古镇,享受古镇静谧。
餐:早中晚餐,住:古镇特色客栈
D7:沙溪古镇马帮骑马——送机返程
上午:寻找马帮足迹,马帮骑马体验,听马帮故事。下午:返回大理市区/丽江市区,送机返程,结束研学之旅。
餐:早中餐住:无
课程时间:年1月23日—29日
活动人数:16人起
活动形式:亲子营或独立营
课程定制:米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xc/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