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理市 >> 大理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云南旅游百科大理有个皇家国寺

来源:大理市 时间:2017-9-18
点击标题下「合众聚力」可快速   大理国帝王出家则近乎成了一种习俗。除了第二代王段思英是被迫逊位为僧以外,其余9位都属于自动禅位为僧的。

  为什么一代代帝王最终都舍弃江山美人而心甘情愿皈依佛门呢?总体上说,这与大理国“以佛立国”、“以佛治国”,全民信佛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佛教思想在大理的统治地位从南诏晚期隆舜把佛教遵为“国教”开始,代之而起的大理国一以贯之地承袭下来,直到元代还依然如故。元朝的行巡使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曾描述道:“此邦之人西近天竺,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尤其在大理国时期,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上至国君,下至庶民均以出家为荣;“以佛治国”的思想在政治制度上也有着充分的体现。一是各级官员都从有文化的僧人中选拔。

  大理国中、后期也仿效中原王朝实行开科取仕,而对象是僧人中的读儒书者(阿吒力僧人均可有家有室),标准就是“通释习儒”,即通晓佛学的义理又熟悉四书五经。这些人便是大理国所特有的“释儒”的阶层;二是举国崇僧敬佛,国中的大事均有高僧参与决策。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家的灾祥祸福,都与当朝的帝王有关,与他们前世今身所作所为有着因果关系。国家一旦出现某种灾祸的征兆,便是帝王孽障缠身,只有出家,才能消灾免难。

崇圣寺——皇家国寺

  大理国22代国王中,曾有9位国王逊位到崇圣寺为僧,崇圣寺成为“皇家国寺”。人们一直在崇圣寺探索关于大理国帝王的历史印迹,但由于早先大理国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所以让这个过程变得十分艰难。现在经过重修后的崇圣寺作为国家AAAAA级景区,让游客观光。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籍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

  相传,南诏国时期,骠国(今缅甸)国王雍羌和王子舒难陀,在南诏王异牟寻陪同下到三塔崇圣寺祈拜敬香,三塔崇圣寺因而成为东南亚、南亚崇尚的佛都。到大理国时期,星逻(今泰国)国王耶多曾两次到崇圣寺迎佛牙,大理国王段思廉以玉佛相赠。由于大力倡导,大理佛教盛行。大理国22代国王中,曾有9位国王逊位到崇圣寺为僧。崇圣寺成为“皇家国寺”。

长按上方







































鐨偆鐧界櫆椋?
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㈤儜鍗庡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gr/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