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雅致的白族民居、清新舒适的度假海景房……
近年来,环洱海的客栈民宿,已成了云南大理鲜明的旅游特色标志。
不过,近来洱海边近家客栈餐馆,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客栈关停“洱海水质已经处于一个拐点阶段,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下一个滇池。”大理市环保局副局长杨少川坦言,洱海周边人类活动已经超过其环境承载量,抢救势在必行。
为促进洱海水质稳定改善,从3月末开始,大理市决定开展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餐饮客栈服务业专项整治。
实地探访坐在客栈院子里,远眺洱海美景,为配合洱海保护治理工作而不用打理生意的骆晓莲,回到了宁静的生活。“当时定居大理双廊,就是觉得环境太美好了”。
骆晓莲是四川成都人,曾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建筑设计师。7年前,为了寻找设计灵感,她将北京的房子卖掉,来大理双廊定居,并在洱海边开起了客栈——云七毗舍客栈。7年来,她见证了双廊和洱海的快速变迁。
“我刚来的时候,双廊就只有几家客栈,现在好几百家,环境承载压力太大了。”骆晓莲称,几年间,双廊从她来时的一个小渔村变成了喧嚣的旅游热门目的地,游客暴增,洱海环境质量遭遇挑战。“跟我刚开始想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已经不太一样了。”骆晓莲说。
“即使现在大家都在停业状态,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骆晓莲说,如果能把洱海治理好,她们支持。“选择定居这里,当然不希望它越变越差。”
在洱海客流量最大的双廊镇,包括知名舞蹈演员杨丽萍的太阳宫在内的家餐饮和客栈均已经停业接受政府检查,仅有杂货店在营业。
据统计,大理市洱海流域餐饮客栈服务业总共经营户为户,其中餐饮户,住宿户,服务业户。截止4月12号,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餐饮客栈自行关停户数为户,餐饮客栈关停数仅占总数1/4,户餐饮客栈可以正常营业。
行走在大理,
“抢救”洱海的宣传广告随处可见。
对于整治行动,
一些人担忧以后洱海是不是再无“海景房”了?
明年可能恢复营业在海西,相关工作人员仍在为客栈和餐饮业发放自行停业封条,指导开展洱海保护工作。
榆尚饭店领班刘琴称,自行停业到接受检查合格后,饭店将可以重新开业。
大理市环保局副局长杨少川称,现在,他们正加紧复核、落实,保证不产生经营活动,为洱海治理赢得时间。
按照相关通知要求,自行停业的客栈餐饮店多要到明年6月洱海环湖截污工程完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营业。双廊的快一些,但也要到今年11月左右。
这意味着,海景客栈不会从洱海边消失,只是重新开业有待时日。
对于洱海治理,
客栈老板也有期待“要让我们看到治理成效”
李文清(化名)在洱海边生活30年,两年前他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客栈。“相比小时候,现在洱海确实没那么清澈了。”
李文清介绍,此前洱海边均有约50米的海滩,水浪会将污物冲上岸,自然降解。“你看到了,现在许多客栈都伸到水里。”目前,他一家收入仅靠这间客栈,“我在洱海边长大,愿意保护洱海,但要让我们看到治理成效。”另一名双廊当地人的客栈也表达了同样愿望。
水芝半岛海景客栈老板谭巧芝称,自行停业以来,双廊游客锐减,服务员暂时回家,当地老百姓就业成了问题,游客则面临着无处吃饭的尴尬。
“阵痛当然会有,但希望也不要太长。”谭巧芝称,她们理解和支持洱海保护行动,但希望工程尽快完工,否则大家压力巨大,难以承受。
抢救洱海作为一个旅游热点城市,把近家客栈餐馆叫停,地方政府整治的决心可见一斑。
★大理洱海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泊,随着大理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洱海流域内人口不断增长。洱海污染负荷不断增加,年、年、年,出现蓝藻大面积暴发和聚集。
近两年,洱海周边餐饮客栈服务业快速发展,而洱海流域截污治污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处理率低、欠账较大,治污速度跟不上污染增加的速度。
★洱海保护“七大行动”
●流域“两违”整治行动
按照“管住当前、消化过去、规范未来”的要求,强化源头管控,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违章建筑及餐饮客栈违规经营整治工作,实现洱海周边农村建房规范有序、餐饮客栈等服务业得到有效管控。
●村镇“两污”整治行动
通过强化管理措施,认真排查摸底,全面查缺补漏,在环湖截污工程未建成前,采取新建环保设施、库塘及污水外运等“土洋结合”的应急抢救方式,不断健全完善城乡污水收集、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工作机制。
●面源污染减量行动
按照“源头控制、调整结构、过程阻断、末端消纳”的治理思路,构建农田生态系统,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负增长,有效削减面源污染。
●节水治水生态修复行动
严格水资源管理,开展无序取水整治,增加清水入湖补给量,推进河道生态治理、湖滨湿地恢复、面山绿化等生态系统建设,增强水源涵养保持能力,促进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截污治污工程提速行动
按照“目标倒逼、工期倒排、挂图作战”的工作要求,通过细化工作任务,强化施工管理,全力加快实施《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项目,争取提前实现截污治污全覆盖。
●流域执法监管行动
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在洱海保护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严格落实洱海保护治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严格执法监管,整合执法力量,对违章建筑、环保违法行为“零容忍”。
●全民保护洱海行动
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全民参与洱海保护治理机制,深入实施洱海流域保护治理宣传教育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将“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变为自觉行动。
“人们来大理旅游,不仅仅要住舒适的海景房,更要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感受风花雪月的诗意生活。
”这是到大理旅游的每一个人的心声!
(来源:中新网、云南网、新华社、昆明信息港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关于我们』
云南新闻网
微博:
云南新闻网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shizx.com/dlsgr/1990.html